群体亚文化对青少年反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u06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反社会行为问题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综合性社会问题,具有主体特殊、原因复杂、后果严重、影响深远等特点,预防青少年反社会行为,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事关法治中国、平安中国建设大局,青少年健康成长对人民美好生活的重大影响。因此对于青少年反社会行为的防治,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治理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亚文化理论与差异交往理论为出发点,应用深度访谈法与文献分析法,以HN省未成年犯管教所青少年为调查对象,对程度严重的青少年反社会行为——犯罪行为产生了关注,以期通过实证研究来探寻青少年反社会行为的部分内在机理。从群体亚文化视角出发,探讨青少年对不良群体亚文化的接触和对不良群体亚文化认同两个方面对青少年反社会行为的影响,最后基于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结论表明,青少年对不良群体亚文化接触范围越大,青少年反社会行为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青少年频繁地与不良群体亚文化接触容易滋生反社会意识并且获得实施反社会行为的行为参照,青少年对于反社会行为会从被动的模仿者变成主动的传播者。青少年增加对不良群体亚文化的接触会影响其对不良亚文化的认同,长期浸淫在亚文化的环境中让其对亚文化习以为常,这种“习以为常”会改变青少年对群体亚文化的认知,加大其对群体亚文化的接纳度,使青少年实施反社会行为从不自觉变得自觉。青少年对群体亚文化的接纳度越大,会增加青少年反社会行为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青少年对群体亚文化的接触,从而深化青少年对群体亚文化的认同。总之而言,群体亚文化正是通过青少年对群体亚文化的接触与对群体亚文化的认同相互影响,循环往复作用于青少年反社会行为。对青少年反社会行为的预防要发挥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等各方合量,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种方式进行综合治理,减少青少年对群体亚文化的接触,打破青少年对群体亚文化的认同,给青少年创造一个有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思想氛围。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对人成纤维细胞合成细胞外基质及乳腺癌细胞侵袭作用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胚皮肤成纤维细胞(CCC-ESF-1)后给予坎地沙坦(20、40、60 μmol/L)作用24 h、48 h、72 h,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Ⅰ型胶原、透明质酸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含量;采用Transwell小室构建CCC-ESF-1与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共培养模型,研究CC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