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浙江制造业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和全球制造业中心转移的契机,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出口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浙江制造业加工贸易和低成本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导的外贸结构,使得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偏低,反倾销和技术性贸易壁垒不断。同时国家在继十一五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上,2006年又把技术创新提上了日程。正是在这种宏观大背景下,研究技术创新对浙江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通过总结国内外关于制造业技术创新和出口竞争力评价指标选取的相关文献及其不足之处,确立了适合浙江制造业技术创新和出口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2003、2004年的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提炼出技术创新的三种模式因子和综合出口竞争力因子,并通过对因子得分的分析,发现浙江制造业两年中技术创新水平和出口竞争力水平都处于较低的位置。浙江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与出口竞争力水平的同时低下是否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本文接着从技术创新模式的角度来分析技术创新对浙江整体制造业和不同要素密集型行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浙江整体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水平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来自于消化改造创新模式和技术引进创新模式,自主创新模式并不起显著作用。对不同要素密集型行业进行分析时,发现先前得出的自主创新对出口竞争力的不显著作用主要体现在资本密集型行业,对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行业则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中最大;消化改造创新对出口竞争力的促进作用只是体现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上,对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行业并不具有显著作用;技术引进创新对各要素密集型行业出口竞争力都起到促进作用,但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行业的促进作用远小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同时发现,控制变量FDI与单位劳动成本ULC是影响浙江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最主要因素,技术创新各变量还未在出口竞争力水平的提升中发挥主要作用。最后,根据结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并总结本论文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