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中国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伴随着家庭结构变化、思想观念转变以及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空巢家庭的数量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空巢老人现象随之凸显。本研究针对空巢老人这一弱势群体,以社会支持理论为理论立足点,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观察以及个案访谈的研究方法,以江苏省中部一个城市社区的31位60周岁以上的空巢老人为具体的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该社区空巢老人的生活以及社会支持状况。研究发现,该社区空巢老人经济状况良好,而生活照料状况和精神慰藉状况欠佳。在空巢老人获得的正式社会支持中,政府、社区以及正式组织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政府为空巢老人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以及经济方面的支持;社区整合各类资源,为空巢老人提供日托养老服务以及各类活动支持。而正式组织主要给空巢老人提供一些精神方面的支持。在空巢老人获得的非正式社会支持中,以亲情为纽带的家庭支持是核心,以情感为纽带的亲友提供精神支持,以地缘为纽带的邻里支持是非正式支持的有益补充。调查结果显示,该社区空巢老人所获得的正式和非正式社会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他们经济、生活照料以及精神慰藉的需求。但与此同时,该社区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还存在一定不足,具体表现为正式社会支持中政府对空巢老人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够、缺乏专项政策,社区支持力度不足,正式组织提供的支持有限;而非正式社会支持中,家庭、亲友以及邻里为空巢老人提供的经济支持不足,生活照料支持匮乏以及精神慰藉支持缺失。在此情况下,城市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存在诸多不足,需要从多方面介入以增强其社会支持。针对上述现实不足,本研究结合社会工作介入的研究视角,主张在宏观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切实保障空巢老人合法权益。在中观方面以社区为依托,加强空巢老人的社区支持体系。在微观方面,践行社会工作的个案和小组工作方法。在目前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化养老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已经不能单纯依靠家庭和社会,社区应发挥更大的功能。在社会工作的视角下,将社会工作具体的价值理念和工作方法用于空巢老人的相关物质资源的争取、生活照料以及精神慰藉,为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提供一个较为新颖的切入方式,促进空巢老人相关资源的获得和自身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空巢老人健康老龄化以及积极老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