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国经济相互合作和融合的程度大大增强。与此同时,东亚地区尤其是中韩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日渐密切,加快区域内合作的呼声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中韩两国政府提出了建立中国-韩国自由贸易区构想,并在2005年3月由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开始实施可行性研究。 本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中韩自由贸易区是否具有可行性,它建立之后的经贸效应和发展前景如何,因此在构建中韩自由贸易区研究的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本文对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和经贸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全文分成五个部分,共六章。 第一部分对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思路等做了相关说明。 第二部分,以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关税同盟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中韩自由贸易区研究的理论框架,为后面的研究做了必要的铺垫和理论支持。 第三部分研究了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从贸易、投资和商品构成等不同角度对两国建交以来经贸格局的总体变动趋势进行了归纳总结,揭示了中韩贸易存在较高的互补性,还通过比较中韩两国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指数,实证分析得到中韩之间经济互补性大于竞争性。最后得出中韩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中韩自由贸易区是可行的。 第四部分从产业内贸易的角度分析了中韩自由贸易区构建后对中国经贸的影响,应用模型对中韩各行业产业内贸易内指数进行测算、分析和比较分析,得到中韩两国的贸易的主要形式是产业内贸易,而且产业内贸易的趋势还在不断加强的结论。同时本文将产业内贸易细分为水平型和垂直型两种形式,得到垂直型贸易的比例较大,水平型贸易份额逐步加大的结论。最后,韩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福利、贸易、投资和商品结构的影响,此外还论证了要以构建中韩自由贸易区推进东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 第五部分对中国提出了政策建议,主要对中国如何发展产业内贸易,如何吸引韩国投资,如何提高产业结构,如何妥善解决贸易摩擦,如何维持对韩贸易平衡和如何加强中韩合作交流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