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造船技术和水上航行技术取得了大跨度的进步,加之政府的支持,水上交通快速发展起来。而两浙路伴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重要地位也逐渐凸显。两浙路内河湖分布众多,濒临东海,水上交通发展的优越性不言而喻。水上交通包括内河和海洋的水上交通两部分。内河的水上交通特别是漕运,由隋唐时期继承下来的大运河在宋代得到了进一步开发与利用,促进了内河水上运输业的兴盛。海洋的水上交通主要是海上贸易,包括远洋贸易和近海贸易,这一时期杰出商人的出现显示了海上贸易空前繁荣的景象。特别是南宋迁都临安以后,两浙路地区的临安成为全国货物的集散中心,市舶司的设立也推动了两浙路海上交通的发展。水上航行环境的变幻莫测,使得两浙路地区众多水上航行的人们不断通过神灵寻求精神寄托,水上信仰由此大兴,包括内河的水上信仰和海洋的水上信仰。内河的水上信仰主要有下元水府信仰、伍子胥信仰、曹娥信仰等,海洋的水上信仰主要有东海神信仰、鲍郞信仰、金山顺济神信仰等。它们有些原本便列为国家正祀的神灵,有些在政府支持下逐渐发展为国家祭祀,可以说,政府的支持对于水上信仰的发展与传播有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水上信仰逐渐发展成身兼多职的神灵,包括司雨和保佑国家社稷等。本是地方性水上信仰的神灵也伴随着水上交通的发展、商人活动等,传播到各地,妈祖信仰便是这一时期水上信仰传播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