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风散加减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风热证的临床研究

来源 :云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hhl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消风散加减联合穴位埋线治疗风热证慢性荨麻疹,探究患者血清中IgE、IL-4、IL-31水平,中医证候、症状体征、生活质量指数评分的变化,探讨该治疗方法疗效及安全性,突出中医外治法穴位埋线的治疗优势。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共纳入病例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口服消风散加减+外治法穴位埋线,对照组口服消风散加减;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记录治疗前、第4周、第8周各项指标三次观察数据,治疗结束后1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7%(P=0.801>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87%(P=0.588>0.05);说明两组患者经治疗4周、8周,两种治疗方法疗效相当。2.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症状体征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血清总IgE、IL-4、IL-31含量均有改善,消风散联合穴位埋线改善中医证候评分、症状体征评分、血清总IgE、IL-4、IL-31含量程度优于单纯口服消风散;且有效控制病情复发。结论:消风散联合穴位埋线与单纯口服消风散治疗疗效相当,在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症状体征评分,血清总IgE、IL-4、IL-31含量,控制复发率方面消风散联合穴位埋线具有优势性,且临床安全性不良反应较小,适宜推广运用。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整理《丁济万医案》一书中的医案,运用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研发的“古今医案云平台”数据分析系统,对医案进行数据分析,探究丁济万先生临床用药规律,并总结用药特点。方法:将《丁济万医案》一书中所收集的医案按姓名、诊次、病名、症状、舌质、舌苔、治法、方剂、药物组成等字段录入Excel表格,建立丁济万医案数据表,参照中医药术语类字辞典等权威工具书,并结合“古今医案云平台”医案标准化模块,对医案进行标准
目的:对云南临沧地区HIV/AIDS中医证候要素进行分类,探究HIV/AIDS患者的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首先,整理统计出1999年01月至2018年12月有关HIV/AIDS证候文献的结果;其次,将文献整理统计出的结果制订问卷,运用德尔菲法,通过16位专家进行三轮专家咨询,分析专家回馈意见,最终制定出《HIV/AIDS患者中医证候调查表》;最后,通过专业培训的调查人员对受试对象展开临床问卷调查,收
目的:苍艾挥发油(Cang-ai Volatile Oil,CAVO)为临床名中医的效验方制成的挥发油复方制剂,临床发现其有良好的抗抑郁作用。本研究拟选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建立小鼠抑郁样模型和BV-2细胞活化模型,从行为学、小胶质细胞极化状态、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炎症因子的含量变化,
目的:复制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小鼠模型,观察参苓白术散对NAFLD肝脏线粒体膜功能、线粒体呼吸状态、腺苷酸含量及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UCP2/AMPK/IF1信号通路蛋白的调控作用,研究参苓白术散治疗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6只SPF级C57BL/6小鼠(20±2g)随机分为6组,每组16只。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他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4-10周末正常组和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10
目的:比较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痰湿壅盛证与阴虚阳亢证在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尿酸、颈动脉超声、心脏超声等指标的差异性,探讨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痰湿壅盛证和阴虚阳亢证)与常见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并分析各差异指标及其联合检测对两证型的诊断价值,以期为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辨证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云南省中医医院住院部的原发性高血压病痰湿壅盛
目的:通过观察凉血止痒合剂治疗湿疹血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CD4+T、CD8+T、CD4+/CD8+T)细胞水平的影响,探索相关药物机理,并评估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收集我院自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急性湿疹患者75例,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7例。治疗组内服凉血止痒合剂,每次1瓶(100ml/瓶),每日2次,饭后1小时加热
目的原儿茶醛是天麻和丹参中具有脑保护作用的活性成分之一,能有效对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损伤,作用机制与抗炎、抗凋亡和神经保护有关。药动学研究显示,原儿茶醛灌胃给予正常大鼠吸收迅速,能透过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并且,CIRI的病理状态会影响机体对药物的处置情况。提示,其可能是在脑
目的观察运脾解毒通络祛湿颗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脾虚兼湿毒瘀痹阻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明确其增效减毒作用,形成有疗效优势的中医增效减毒方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共纳入68例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脾虚兼湿毒瘀痹阻证患者。以接受中医增效减毒治疗方案辨证加味治疗作为暴露因素,其中运脾解毒通络祛湿颗粒来源于浙江中医药大学温成平教授的经验用方,将其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其中暴露组33例,采用中医基础方辨证加味结
研究目的:观察加减藿朴夏苓汤治疗痰湿郁热证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安全性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疗效显著、容易推广及应用的方法,总结临证经验。研究方法:本课题将纳入中西医诊断标准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受试对象76位,通过建立随机数字表的形式,区别为对照组及治疗组。两组受试对象均先予运动调节、饮食宣教管理,治疗组予口服加减藿朴夏苓汤联合格列齐特缓释片,对照组仅服用格列齐特缓释片,观察2周为1疗程,共3疗程。
目的:建立MCAO大鼠模型,通过动物评价四因方对大鼠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和病死率的影响,同时观察四因方治疗CIS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估中药复方四因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疗效。方法:1.实验研究:将5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假手术组:分离动脉后缝合伤口,正常饲养。模型组:制作MCAO模型,正常饲养。中药组:制作MCAO模型,脑缺血1.5h后,予以中药灌胃治疗(中药剂量11.2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