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慈善事业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虽然我国拥有历史悠久的传统慈善文化,但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转型和社会的进步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时国家和政府也对慈善事业给予越来越多的支持和关注,并已把慈善事业纳入到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之中。这些都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注入了新的活力。跨入21世纪以来,高速发展的慈善事业为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与此同时,慈善事业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和挑战。慈善组织作为慈善事业的组织载体,直接影响到慈善事业的发展状况。近年来,国内网络媒体曝光了大量的慈善丑闻,过去的2011年更是被国人称为“慈善丑闻年”。不绝于耳的慈善丑闻使我国慈善事业遭遇到了空前的信任危机,慈善组织监管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为提升政府和社会对慈善组织的有效监管,本文以慈善组织的监管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从整体上对我国慈善组织监管问题的现状进行简要的梳理和认识。其次,在结合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失灵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慈善组织监管问题的成因假设,即慈善领域内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是导致监管问题的主要原因。第三,根据提出的成因假设,对具体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和论证,并从中找出导致监管问题的具体原因。最后,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结合公共治理理论的相关知识,提出化解我国慈善组织监管问题的对策和建议。我国现代慈善事业起步晚、基础差,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经历成长的“阵痛”。因此,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慈善组织的监管问题。我国慈善事业的进步需要加强对慈善组织的有效监管,更需要社会的宽容与支持。针对慈善组织监管存在的问题,政府部门应减少行政干预,加强税收监管,提高政策执行的效力;社会公众应增强社会主体意识,积极参与社会慈善事业。此外,民间组织和舆论媒体也应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慈善组织监管问题的研究,有利于遏制慈善丑闻的发生,有利于提升我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有利于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