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人口众多,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地矛盾突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如何处理好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实现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人口的和谐发展愈发重要。土地整理作为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土地整理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下,通过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对田、水、路、林、村等进行综合整治,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充分挖掘上地有效利用面积,以实现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最大化,是一项涉及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政策制度的系统工程。土地整治是破解当前土地利用矛盾与问题、促进农村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当前扩内需保增长惠民生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城乡土地资源、资产、资本有序合理流动的重要渠道。推进土地整治,是立足于我国耕地保护难度加大、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低下的实际状况,根据我国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的实际需要,顺应人民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迫切要求而做出的重大利民、为民之举。推进土地整治既是破解“两难命题”,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缓解土地利用突出矛盾的现实选择,更是保障民生的实际行动,对于优化上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意义重大、效果明显。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阐述了选题背景、意义、研究方法和思路;其次阐述了土地整理的基本概念、土地整治的必要性、国外上地整理的实践做法;最后进行了土地整理效益分析,集合安徽省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介绍目前上地整理进行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