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纳米材料的生物传感器在环境与生物监测中的应用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can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传感器是一门由生物、化学、物理、医学、电子技术等多种学科互相渗透成长起来的高新技术,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成本低、在复杂的体系中进行在线连续监测,特别是它的高度自动化、微型化与集成化的特点,使其在近几十年获得蓬勃而迅速的发展,成为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支撑。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研究表明,由于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光学、电学和催化特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将纳米材料应用到生物传感器的制备中可以大幅提高传感器的响应性能。本论文在纳米材料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制备了基于纳米材料的生物传感器,并结合免疫技术,制备成纳米免疫层析试纸条,用于检测有机磷农药暴露的各种生物标志物。论文分为六章:第一章系统介绍了纳米技术、生物传感器、生物标志物检测和免疫层析试纸条技术,并着重讨论了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最后简要介绍了本论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内容。第二章通过一步电化学沉积法原位构建了一个金纳米-壳聚糖-生物素复合界面,该界面为亲和素提供了特异性结合位点,从而为结合生物素化的生物分子创造了条件。在该界面上固定的乙酰胆碱酯酶对其底物氯化硫代乙酰胆碱表现了很好的活性。此外,由于金纳米能催化硫代胆碱的氧化并能加速电子传导,因而能提高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基于有机磷农药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该传感器可以用于快速、灵敏的检测有机磷农药残留。我们制备的这个传感器对乐果的检测线性范围是0.05-15 μg/mL,最低检测限达到0.001μg/mL,为有机磷农药的定量检测提供了新途径。第三章建立了一种基于金纳米的便携式免疫层析试纸条传感器,用于简单、快速、灵敏的检测唾液样本中的3,5,6-三氯-2-吡啶酚(TCP)——有机磷农药毒死蜱的重要代谢生物标志物,为毒死蜱暴露的现场检测、早期诊断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该传感器在15 min内对TCP标准样品最低检测限为0.47 ng/mL,线性范围为0.625-20 ng/mL。基于对抗体储存液、样品垫等参数的优化,实现了无需预处理,采集的唾液样品便可直接用于测定,且与ELISA试剂盒测得数据表现出非常高的一致性。第四章采用量子点作为标记物,基于二氧化锆(ZrO2)纳米材料对磷氧基团的高亲和力,建立了一种便携式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用于生物监测人血清中的磷酸化酶加合物OP-AChE—有机磷农药和神经毒剂的重要生物标志物之一。首次实现了通过试纸条对OP-AChE进行高选择性、高灵敏性光学检测,对于有机磷中毒的早期快速诊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该传感器在15 min内检测到OP-AChE的最低含量为4 pM,线性范围为0.01-10 nM,与质谱法分析OP-AChE所提供的参考值具有可比性。在人血清加标回收实验中,回收率为95%-108%。第五章首次将免疫层析技术、酶免疫技术与复合磁纳米材料相结合,制备了基于Fe3O4@TiO2磁纳米的便携式免疫试纸条传感器,采用电化学方法高灵敏性、高选择性检测人血清中的另一种磷酸化酶加合物OP-BChE。Fe3O4由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负载大量TiO2纳米粒子;同时,它还能充分利用自身的磁性,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对目标分析物进行分离和富集。本研究利用磁纳米捕捉OP-BChE,不仅解决了难以找到抗磷酸化抗体的难题,还可以直接从生物基质中分离OP-BChE,从而避免了复杂的样品预处理过程。此外,用金纳米介导酶与抗体的结合,有效扩大了电化学响应信号。该传感器对于OP-BChE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05-10 nM,检出限为0.01 nM。在人血清加标回收实验中,回收率为94-104%。第六章将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应用于生物传感器。利用磷钼杂多酸(PMo12)与石墨烯(GS)之间较强的相互作用,合成了 PMo12-GS复合纳米材料,并对其进行了多方位的表征。然后构建了一种基于该复合材料的生物传感器,对抗坏血酸的氧化具有较高的电催化活性。同时,对于抗坏血酸的检测,也表现出了较高的灵敏度和较低的检测电压。因此,这种制作简便、经济高效的抗坏血酸传感器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MDS码是代数编码领域中极其重要的一类码,具有良好的纠错能力.MDS码的构造问题是代数编码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受到人们的关注与研究.广义Reed-Solomon码,简称GRS码,也是代数编码领域中的重要成员之一.扩充的GRS码由GRS码增加无穷远点得到.它们是研究MDS码构造问题的一种非常好的工具.本文以(扩充的)GRS码为工具,研究了 MDS欧几里德自正交码(包含自对偶码)的构造,MDS码
本文研究几类平面图的非正常染色(improper/defective/relaxed coloring)问题.1976年,Steinberg提出猜想,认为不含4-圈和5-圈的平面图是3-可染的.2017年,该猜想被证伪.另外一方面,根据四色定理,平面图是4-可染的,这表明不含4-圈和5-圈的平面图是在3-可染和4-可染“之间”.非正常染色的概念可以用来描述图形3-可染和4-可染“之间”的状态.非正
标准模型(Standard Model),作为描述自然界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最成功的粒子物理理论,自建立以来几乎得到了所有实验的验证。然而,标准模型仍然存在着一些没有解答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希格斯粒子质量的精细调节问题、无法提供暗物质粒子候选以及不能解释一些诸如RK的实验反常,等等。因此我们需要研究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New Physics)。虽然高能物理实验可以对新物理粒子进行
自J/ψ介子发现以来,粲物理一直是粒子物理中非常活跃的领域,它对加深我们关于量子色动力学(QCD)的理解,尤其是在微扰和非微扰QCD的相互作用方面,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作为其中一个意义显著的课题,对粲偶素衰变的研究一直吸引着人们的关注。本论文中,基于微扰QCD框架,我们研究了被Okubo-Zweig-Iizukawe规则禁闭的粲偶素到γη(’)辐射衰变过程。理论上,这些衰变过程为研究胶子到轻介子的
高能双光子碰撞中的介子对产生过程一直以来是人们感兴趣的重要课题之一。关于双光子碰撞中以强子为末态的遍举过程的研究能提供有关轻夸克和重夸克共振态、微扰和非微扰QCD以及强子产生机制的重要物理信息。由于光子可被视为点状结构,初态变得较为简单和可控,而强相互作用仅出现在末态,因此以介子为末态的双光子过程被认为是最简单的强相互作用过程之一。这类过程的角分布、总截面的能量依赖关系均为QCD理论的重要物理量。
设μ为Rd上具有紧支撑的Borel概率测度.如果存在集合Λ使得指数函数族{e2πi:λ ∈ Λ}为L2(μ)的规范正交基,则称μ为谱测度,集合Λ为测度μ的谱.随着谱测度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其相关的问题已经成为分形几何与调和分析交叉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本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两个主题:一是研究自相似测度的谱性;二是研究一类Moran谱测度的谱结构,即刻画其不同类型的谱(其中平移所得的谱视为同
一本“书”是由称为书脊的一条线和以书脊作为公共边界的半平面形成的页构成的.一个图G的书嵌入分为两步,首先,把这个图的所有顶点按照一定的顺序L(书脊序列)排列在书脊上(为了方便,我们把这个图的顶点集(V一一映射到{1,2,3,4,···,n}上);然后再分配这个图的每条边到一个单一页中,使得在同一页中的边是彼此不相交的.在书脊序列L下,如果在同一页中的两条边(a,b)和(c,d)是相交的,那么它们的
在标准模型中,粲介子的半轻子衰变过程中的强、弱作用能够很好地被分离处理,因此,理论上比较容易计算它们的跃迁率。其衰变振幅正比于CKM矩阵元与强子弱流形状因子的乘积,其中,CKM矩阵元表征弱相互作用中不同夸克的跃迁几率,而形状因子则描述终夸克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在实验上研究粲介子的半轻子衰变对理解弱衰变过程中的非微扰强相互作用动力学有重要作用。三十年前,夸克模型曾预言了D介子到S波和P波的一系列半轻跃
路和圈是结构图论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对其进行研究不但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在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和生物科学中有广泛的应用.确定一个图是否为哈密尔顿图是NP-困难的.由于其和四色定理的密切联系,以及较强的应用性,图的哈密尔顿性一直是图论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本论文主要研究二部图中的圈结构和路结构.全文共分四章,主要内容如下:在本文第一章,首先介绍了文中出现的一些基本定义与符号.接着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
目的分析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及非特异性。方法对2例EG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生化和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合文献复习,分析EG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与其病变部位及累及深度有关。结论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表现多样,确诊需有病理证实,激素治疗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