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子晶体光纤光栅是由FG(传统的光纤光栅)与PCF(光子晶体光纤)这两种技术相互结合而生产出来的,该光子无源器件是一种新型的无源器件,其已成为光纤光栅研究方面的热点。光子晶体光纤光栅与传统光纤相比较起来,在多参量传感方面有着许多优点,比如温度、应变、折射率等外界物理量发生改变时,其会引起光纤有效折射率或者光栅周期随之发生改变,进而导致光栅谐振波长也随之发生偏移,因此其普遍被应用于传感领域。本文主要对包层排列相互对称、正十边形锗掺杂的光子晶体中的PCFBG进行仿真和分析,从不同方面来详细分析其传输谱特性与传感特性。论文第一章对光子晶体光纤在世界上的发展进程、目前研究进展与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详细介绍,并阐述了光纤光栅基本特性以及其在传感领域的应用。第二章介绍了光子晶体光纤光栅四种常用的计算与分析方法,即耦合模理论、传输矩阵法、傅里叶变换法和有限元法,同时介绍了目前五种常用的切趾技术。本论文实验仿真主要是依据传输矩阵法。第三章依据仿真实验分析了当占空比、包层层数、调制深度、光栅长度及相移等参数发生改变时,正十边形光子晶体光纤Bragg光栅的反射谱、透射谱所受到的影响。仿真结果说明:增加光栅包层数可以有效地减少光子晶体谱能量向包层泄漏,对光纤Bragg光栅的反射谱、透射谱的谐振波长及耦合强度影响较小。除了空气孔层数外,其余光栅参数的变化都会对反射谱、透射谱的谐振波长和耦合强度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第四章基于外界物理量对光纤Bragg光栅所产生影响的理论基础上,对正十边形光子晶体光纤Bragg光栅的温度、应变传感参量进行仿真。从仿真数据可得知:当温度增高时,该光纤Bragg光栅的谐振波长向长波长方向偏移,并且偏移幅度较大。但是该光栅对应变的变化不敏感,其谐振波长与谐振峰值变化幅度很小。此外,通过对光纤Bragg光栅的温度和应变灵敏度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光栅结构的改变对其灵敏度所造成的影响很微小。第五章是对本文所研究的正十边形光子晶体布拉格光栅的基本特性进行总结,同时对光子晶体光栅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