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课题组前期应用二维应变技术观察了高血压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不同阶段,即射血分数(LVEF)保留与下降时期左室心肌的应变,发现在LVEF保留阶段仅纵向应变出现下降,当周向与径向应变均受损时才出现LVEF降低,且各向应变均与LVEF有良好的相关性,以周向应变为著。本研究应用二维分层应变技术进一步观察高血压不同收缩功能状态下心室肌各层应变特征,旨在探讨分层应变对高血压收缩功能不全发生、发展的研究是否比全层应变更为优越。方法原发性高血压组(高血压组):回顾性分析既往我院门诊及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9例及25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临床与超声心动图资料,根据射血分数(LVEF)下降与否将高血压组分为HTnEF组(LVEF≥50%)和HTrEF组(LVEF<50%),在EchoPAC工作站进行二维分层斑点追踪分析。主要参数包括年龄、性别、血压、心率、LVEF及左室基底段、中段、心尖段的心内膜下层、中层和心外膜下层的二维应变数值,包括径向应变(SL)、全局径向应变(GSL)、周向应变(SC)、全局周向应变(GSC)和径向应变(SR)。结果1.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各节段的分层应变均符合以下规律:基底段和中段的SL、GSC各分层应变均低于心尖段,SR均高于心尖段,各节段的GSL、GSC由心外膜下层、中层到心内膜下层依次递增;2.高血压组较对照组各应变参数均出现下降,其中在HTnEF阶段,纵向应变除心尖段心内膜下层心肌外均明显下降,而周向应只在心尖段的心外膜下层和中层心肌出现下降,各节段径向应变则均无明显变化;在HTrEF阶段,所有节段的各层纵向、周向和径向应变均开始出现或进一步下降;3.左室各层应变值均与LVEF相关,其中周向应变比纵向及径向相关系数高,且基底-中段的心内膜下层比外膜下层相关性高(分别为81-86,0.59-0.60,均p<0.01)。结论1.高血压患者在LVEF保留阶段,中段和基底段的三个层次的纵向应变最早出现下降,而周向应变则均得以保留,在LVEF下降阶段左室所有节段所有层次的各向应变均出现下降。2.左室各节段各层所有应变参数均与LVEF值呈明显正相关,其中基底与中段心内膜下层及中层周向应变与LVEF高度相关,又以内膜下层为著,提示分层应变比全层应变更有利于分析高血压心功能变化过程中心肌的病理生理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