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机动化带来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也日益严重。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率、大容量的交通方式,对有效地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轨道交通末端换乘选择的行为和机理,进一步分析乘客的换乘选择偏好和各种换乘方式的分担率,有利于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系统的功能,为轨道换乘设施规划和布局提供依据,提高轨道交通的客流吸引能力,更好地实现轨道交通和地面其他交通方式的一体化换乘衔接。首先,本文在借鉴国内外轨道交通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明确了轨道交通末端的定义,阐述了末端一体化换乘衔接的内涵,并从站点区位、换乘环境、客流特征等角度对轨道交通末端站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总结,针对末端主要的几种换乘衔接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其次,从换乘可达性的角度分析了影响乘客换乘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属性、出行属性、目的地可达性、交通方式特性及换乘设施资源可达性这五个方面,并对换乘影响因素如何作用于乘客的换乘决策过程进行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对所有因素进行降维处理,然后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因子的重要度,解析了城市轨道交通末端乘客换乘选择的行为机理。再次,基于以效用最大化理论为基础的Logit模型,提取因子分析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作为模型的特征变量,建立末端换乘方式选择行为模型。最后,以南京市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3号线以及10号线的末端站为研究对象,对7个站点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初步分析,研究出乘客个人属性、出行属性、目的地可达属性、换乘方式感知属性、换乘设施可达属性间的关联性,并根据调查数据利用SPSS软件对模型的参数进行标定,以1号线中国药科大学站为实际案例,利用构建好的轨道交通末端换乘方式选择行为模型对站点不同方式的换乘转移概率进行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