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逐渐成为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上市公司一直存在各种盈余管理行为。适度盈余管理有助于合理管理利润,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然而,过度盈余管理的行为则会削弱企业盈余信息质量,大幅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难以作出正确决策,不利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由于会计准则赋予企业财务人员职业判断的弹性空间等原因,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具备相当的隐蔽性与可操作性,其也逐渐成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的会计准则中,对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的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作出了禁止性规定,以减少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起到遏制作用。然而,现行准则中会计政策选择的范围更广,且并未禁止部分短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这些都增加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本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查阅梳理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文献与总结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以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东安动力2009年至2016年的财务报表中各项资产减值计提额对企业该年净利润的影响水平,进而探究了东安动力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原因与经济后果。研究表明,东安动力存在以扭亏为盈、避免退市为动机而进行的过度盈余管理行为。最后,本文通过改善监管制度、提升外部监督及完善会计准则等四个方面提出遏制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过度盈余管理行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