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一批充分挖掘本土地域文化、展现独特艺术魅力的优秀旅游演艺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纷纷登场。其中首屈一指的当属由张艺谋、王朝歌、樊越等人主打的以《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印象·西湖》为代表的“印象”系列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它们成功地将区域独有的文化要素与地方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进行嫁接,诠释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在国内演艺市场上掀起了一波浪潮,获得了国内外观众的好评和认可。由此山水实景演出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然而,在目前我国上演的八十余台大型山水实景演出项目中,不乏因缺少管理运营经验、盲目跟风而导致项目惨淡经营的项目存在,“印象”系列恰恰为这些亟待崛起的演出项目提供了良好的文化产业运营范式。本文选取了“印象”系列七部作品中的三部典型作品——《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印象·西湖》,运用例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和舆情分析法,按照文化产业链上、中、下游的生产模式,论述了三部作品在实际演出运营中的文化产业显效。具体内容包括产业链上游——产品的创意研发和环境规划、产业链中游——产品的市场投放以及产业链下游——产品价值实现方式。通过分析可以得出成功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需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准备工作,并且自身具备深厚的人文内涵;项目演出的运营部门需要具备合理完备的组织架构,分工明晰;在实际演出操作中,政府、投资者、运营公司、主创团队是演出得以完成必不可少的条件;如若演出在完成的同时做到尽善尽美,则需采取多种战略相结合的手段,确保能够在演艺市场中制胜;此外,文化产业项目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不断获得观众的认同,则需要建立完善的文化产业链条,开发后续衍生产品,充分展现其文化与经济价值。最后,针对目前国内大型山水实景演出普遍存在的几大问题——产业链尚未健全,缺乏审慎科学的市场调研以及观众体验性弱、参与性不强,本文试图提出了探索多元运营模式、延伸产业链,持续创新确保剧目品质以及开拓多元情景化的活动的建议,希望为我国山水实景演出的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