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交通的发展,旅游成为了大家休闲放松的方式,当然这种旅游不仅仅局限于国内旅游,国际旅游也成为了一种时代潮流。但是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需要在旅游中进行翻译活动。著名翻译家许钧老师认为翻译是以符号转换为手段,意义再生为任务的一项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交流行为。介于这种交际活动,旅游文本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2003年,世界旅游组织将桂林与北京、上海、西安一起列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向世界旅游者郑重推荐。桂林市地处南岭山系的西南部,它的平均海拔为150米,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岩历经亿万年的风华侵蚀,形成了千峰环立、一水抱城、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独特景观,也正因为这些奇特的景观让世人对桂林流连忘返。泛舟漓江、在阳朔泡吧、骑游十里画廊、漫步两江四湖、再品一碗桂林米粉,这就是在桂林最经典的旅游线路之一。随着桂林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就越需要将桂林这个旅游名城推介出去,不仅让本国人更加深刻地认识桂林,也让世人接触桂林、了解桂林。鉴于此,译者撰写此翻译报告,希望通过译介,传播旅游文化,提升桂林的国际窗口形象,打造桂林文化“软实力”,让更多人了解桂林,了解广西。本文从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出发,站在“功能对等”的高度看待旅游文本的翻译,以翻译推介旅游文化,推动文化“走出去”,增强文化“软实力”。在实践操作层面,文章从功能对等的角度切入,探讨了旅游文本汉译日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根据译者的实践体会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具体指:首先词汇方面,用词要准确规范、要补全词义、要符合时代特色、要考虑语境等;其次句法篇章方面,句子要划分得当、灵活多变、删繁就简、搭配得当、结构严谨,篇章语气要客观;最后是文体方面,需要对原文中的繁杂信息以及华而不实的辞藻进行删减或者概述。本文是一篇翻译报告,是译者对翻译过程的总结,译者希望此文能对后来的学者研究旅游文本日译尽到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