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局部放电的矿用高压电缆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研究

来源 :朱昊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ib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力电缆作为主要的电能传输介质,在煤矿供电系统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煤矿现有的供电系统普遍采用6kV或10kV的电压等级,矿用高压电缆承担着电能输送的任务,将电能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各个用电设备,因此电缆的安全可靠运行决定着整个煤矿的安全运转。对电缆的绝缘性能展开实时的在线监测,提前防范电缆隐患,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降低因停电检修造成的用户损失,对于保障煤矿供电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现有的在线监测方法,分析现有技术的特点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基于矿用高压电力电缆的运行环境,确立了采用基于局部放电法的矿用高压电缆绝缘在线监测技术。从矿用高压电力电缆的结构出发,分析了绝缘逐步劣化过程,分析局部放电脉冲的产生原理,通过建立局部放电模型及数学模型,研究了局部放电脉冲的信号特征以及传播特性。针对局部放电监测信号幅值小、易受干扰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变分模态分解和自适应阈值的局部放电信号降噪方法,给出了该方法的步骤。与现有的小波变换进行对比分析,通过信噪比、均方误差和波形相似系数对结果进行量化分析,验证了在不同噪声情况下可以有效去除噪声信号,能够较为完整地保留原始信号波形,提高了采集信号的准确性。完成了基于局部放电的矿用高压电缆绝缘在线监测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设计,主要由高频电流传感器、信号处理模块、通讯模块和上位机组成。设计了基于罗氏线圈的高频电流传感器,可以实现与现有煤矿供电系统的无损检测。利用光纤传输技术,将采集数据及时传输至远方监控室。完成了后台在线专家分析系统,可实现在线监测电缆的实时绝缘状况。最后,本文对设计的在线监测系统进行验证,在实验室中建立6kV针-板放电模型,用于模拟电缆的尖角、毛刺、突起缺陷实验研究,然后在进行了现场带电试验,根据放电量和PRPD图谱综合判断一条6kV电缆发生了局部放电,确定了一处绝缘缺陷。实验结果表明了基于局部放电的矿用高压电缆绝缘监测系统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其他文献
2020年,新冠在我国大范围肆虐,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产生了严重冲击,但面临这一困局,我国采用合理有效的疫情防控政策,促使社会组织和公众积极遵从政策要求和规范,才使得我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疫情防控。这件事反映出一项政策的实施需要多方联动共治,不仅需要各级政府联合负责,还需要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只有多主体共同发力,才能发挥政策实效。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过程中,公众的参与是政策落实的必要条件。公众对
煤炭在开采过程中,需要对回转钻机钻孔轴迹进行轴迹测量,其测量的准确性和快速性直接影响着煤矿开采效率以及生产安全。但是目前大部分井下回转钻机并不是在钻孔时随钻测量,一般都是根据经验盲钻或者终孔后二次测量,这样测量结果不准确,既浪费了资源又浪费了时间,随着技术的发展,随钻测量技术的兴起可以用来解决该问题。因此,研究煤矿井下回转钻机随钻测量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本研究以矿用普通回转钻机为对象
我国载人航天即将进入空间站阶段,远期还会开展登月和星际探索等任务,航天员将长期处于空间环境并进行复杂作业,然而空间环境与地面的显著差异以及着航天服带来的约束,给航天员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迫切需要更高性能的人-机交互系统辅助航天员安全、健康、高效工作。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能够将思维活动转换为操作指令,有潜力成为航天员的“第三只手”,实现人与机器的自然
高压实验教学是电气工程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传统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互动性不强导致学生不能高效掌握实验原理与方法,实操时容易出现误操作,造成设备损坏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另外实验设备少,导致学生无法得到充足的实验时间。考虑到国内类似电气工程专业高压实验教学仿真系统的相关研究较少,针对以上不足,以电气工程专业高压实验设备为研究对象,设计并开发了高压实验教学项目仿真系统。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工作
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工作特点,在自然灾害监测、应急救援、地形测绘和战场侦查等多个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科技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机载SAR成像易受干扰而造成图像散焦,因此需要进行运动补偿处理。随着SAR图像数据量的增大,运动补偿算法的处理时间越来越长,基于硬件的机载SAR成像技术与系统的优势愈发
学位
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造业结构需同经济发展相匹配。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同时,人口结构转变和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导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进而有可能使我国制造业发展陷入一定困境。另一方面,技术创新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但技术创新水平一定程度上会受到人口结构转变特别是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此,深入分
反问句是一种特殊的句式,也是一种修辞手法。在日常口语交际中使用甚广。以反问句作为对象的研究也数量众多,然而关于反问句的本质、反问句的标记、反问句与其他问句形式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迄无定论。笔者将研究对象定为现代汉语反问句,在之前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反问句的性质、标记、语境等问题开展进一步的研究。论文包含以下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相关研究成果、研究的主要方法以及本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