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县制的起源与转变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fei19881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县制是我国古代一种政治制度,产生于春秋以前,巨变于春秋,定型于战国中晚期。深入研究县制,可以更好的理解周秦间社会转型。本文围绕起源与转变两个问题系统的考察了先秦时期的县制,指出县制具有两种不同的形态,即早期县制和晚期县制。早期县制起源于西周,是都鄙制的一种具体形式,即传世文献中所说的公邑。春秋时期由于新旧政治格局转换,导致早期县制向晚期县制转变。这种转变并非各地普遍发生,而是由一地起源,逐步扩散,具体过程是发于晋,成于秦,随着秦的统一扩张到全国。并从区划化、官僚化、乡里组织三个方面具体考察了县制转变的过程,提出春秋时期只有晋县具有区划化和官僚化的特点。指出乡里组织最初是国人的组织,由于赋役的加重,导致国野区别逐渐模糊,最终由商鞅废除井田法,实行阡陌法,消除国野界线,并设立与土地规划相适应的秦式乡里组织,完成乡里组织的转变。在分国考察秦、楚两国的县制的基础上,指出楚县在春秋战国时期始终是在都鄙制下运行,没有完成向晚期县制的转变。在县制研究的基础上,指出郡有两个阶段,早期县大郡小,晚期县小郡大。战国时期至少有两种郡的形态,即秦式的郡和楚式的郡。
其他文献
构建产业工人工作重塑与离职意愿关系的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了272份产业工人数据,用SPSS22.0对调查回收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工作重塑中的认知、任务和关系
分析了柴油发电机转矩变化率、发电机端电压及功率因数与柴油发电机转速的关系。在柴油发电机模糊控制调速系统的基础上,增加柴油发转矩变化率、发电机端电压和功率因数作为
综合论述了污损海洋生物防除的方法与技术,并结合海洋生物学和附着机理研究及生物技术在污损生物防除中应用的最新进展,从经济实用、操作简便、高效环保等方面,探讨了海洋污
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粤东某工程在不同潮位、不同泵组运行等组合工况下的泵流道内部水力特性。流道和循环泵吸水管内水流平稳,水面无大波动,循环泵在各工况下运行,泵的性能指
事故隐患排查整改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隐患整改彻底、验收到位严格是确保事故隐患排查工作不流于形式的重要手段。当前,无论是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还是企业都非常重视隐
膜脂质双层不对称性的生理意义潘华珍(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005)关键词膜脂质不对称性生理意义众所周知,细胞膜的脂质以双层形式存在,双层的内外脂质是不对称的,磷脂酰胆
通过液体菌种培养,比较了来源不同的4个秀珍菇菌株的抗污染能力、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长势等特性指标,研究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H值对秀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经过菌丝培养
文章从字形等基础性环节入手,认为荆子鼎铭的"■"实即"荆"字,"荆子"即"楚子";通过对器物年代、铭文内容的综合分析,考证荆子鼎铭的"荆子"即见于文献的楚王"熊绎"。又在李学勤
新中国成立后,在政权初建、社会动荡、生产建设全面铺开而文物保护秩序又不够规范的情况下,大量文物被盗掘、私分和毁坏,以致文物散失严重。为此,党和政府颁布政策,一方面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