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是我国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对蚜害控制具有重要作用。迄今,针对异色瓢虫产卵行为的研究比较多,但对其产营养卵行为的研究较少,而异色瓢虫产营养卵是一种母性的产卵策略,会对初孵幼虫的存活和发育产生重要影响。本学位论文调查分析了野外异色瓢虫产营养卵的影响因素,室内测定了不同蚜虫数量和其他瓢虫卵存在对其产营养卵行为的影响;并观察了食物短缺对异色瓢虫四龄幼虫发育的影响。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果和结论。1、异色瓢虫野外产营养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通过野外采集不同生境中的异色瓢虫卵块,带回室内孵化观察并记录卵块大小和营养卵的数量。分析结果表明,产卵植物、周围蚜虫种类、产卵量和其他瓢虫存在等因素对异色瓢虫产营养卵比例有显著影响,而蚜虫密度、其他瓢虫卵块存在和距离蚜虫的距离对异色瓢虫产营养卵的比例无显著影响。异色瓢虫在野豌豆Vicia usepim上产营养卵的比例显著高于在蚕豆Vicia faba和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上;有瓢虫天敌存在时产营养卵比例比无天敌存在时的高;周围有豌豆修尾蚜Megoura japonica存在的处理异色瓢虫产营养卵的比例显著高于有紫薇长斑蚜Tinocallis Kahawaluokalani存在的处理。营养卵比例和单块卵粒数、离蚜虫距离均没有关联。研究结果说明,野外产卵植物、周围蚜虫种类、产卵量和其他天敌存在均可以影响异色瓢虫产营养卵决策。2、蚜虫数量和瓢虫卵块存在对异色瓢虫产营养卵行为的影响首先,设置饲喂蚜虫数量的5个处理水平,分别为3个非恒定数量水平(30头/d、60头/d、90头/d)和2个恒定数量水平(30头/d和恒定60头/d),观察异色瓢虫产营养卵比例。结果表明蚜虫数量影响瓢虫产营养卵比例,其恒定数量蚜虫处理下营养卵比例显著低于非恒定少量蚜虫处理;虽然异色瓢虫产卵数量随蚜虫数量增加而增大,但营养卵比例没有显著变化。然后,设置异色瓢虫卵块、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卵块和两种卵块同时存在等处理,观察异色瓢虫产营养卵行为。结果表明,两种卵块同时存在时营养卵比例显著高于仅异色瓢虫卵块存在和无瓢虫卵对照;仅龟纹瓢虫卵块存在时营养卵比例高于仅异色瓢虫卵块存在时的比例。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卵粒单独存在处理下,异色瓢虫更偏好取食龟纹瓢虫的卵粒;但两种卵粒同时存在时异色瓢虫捕食没有偏好。研究结果表明,猎物蚜虫数量和瓢虫卵块存在均可影响异色瓢虫产营养卵数量。3、饥饿胁迫对异色瓢虫幼虫发育的影响异色瓢虫幼虫在野外常遭遇间歇性食物短缺问题,为揭示食物缺乏对异色瓢虫发育的影响,以耐饥能力最强的四龄幼虫为研究对象,以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为食物,观察和分析饥饿处理(持续饲喂时间不同)和幼虫初始体重对幼虫存活和历期、成虫体型大小和寿命等发育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饲喂”和“饲喂1天”的饥饿胁迫处理下,4龄幼虫均不能存活至化蛹;在“饲喂2天”的处理下,幼虫化蛹概率随其初始体重增大而增大,但在“饲喂3天”和“饲喂4天”的处理下,幼虫化蛹概率不受初始体重的影响,均为100%。饥饿处理和幼虫初始体重均显著影响4龄幼虫历期,与“饲喂2天”的处理相比,“饲喂3天”和“饲喂4天”的幼虫历期分别缩短58%和30%;而且在“饲喂2天”和“饲喂3天”处理下幼虫历期表现出随其初始体重增大而缩短的趋势。饥饿处理显著影响成虫的体重,但幼虫初始体重没有显著影响;与“饲喂2天”的处理相比,“饲喂3天”的成虫体重增大63.7%,“饲喂4天”的成虫体重增大72.5%。幼虫初始体重不显著影响成虫寿命;但与“饲喂2天”的饥饿处理相比,“饲喂4天”的成虫寿命增大27.5%。研究结果表明,四龄幼虫需要取食足量蚜虫2天以上方可完成发育至化蛹和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