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空间格局不断深入发展背景下对中国城市竞争力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探讨,以提升中国城市竞争力为主要目的。在大量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基础上,直接进入实证部分研究,建立指标体系,选取中国50个有代表性城市,注重时序对比方法的运用,研究中国城市竞争力的变化特征和趋势、3大地带间城市竞争力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然后提出提升中国城市竞争力的战略措施。最后一部分是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的理论,是与前面相对应的理论启示,主要论述中国城市竞争力的基本概念、涵义理解、特征、变动轨迹、成长机制以及城市3大构成要素与城市竞争力3要素的关系,以期对中国城市竞争力理论研究作绵薄之力。 研究过程和结果为: 第一,构建总量、质量、流量3个层次的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来直接体现城市竞争力的基本功能,包含10项内容直接表现了城市构成要素与城市竞争力的关系。 第二,中国各城市竞争力随时序发展变化,在不同时空上,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不断变化,所体现的内涵也不同。中国3大地带城市竞争力扩大的原因就是中西部地区城市基本功能的发挥整体欠佳。 第三,城市间竞争并不是要消灭对方,而是通过竞争达到协同发展以全面提高城市竞争力。由于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强烈制约,要实现中国城市竞争力协同发展,必须消灭地方保护主义。 第四,认识城市竞争力层次性的意义在于,提升中国城市竞争力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城市所处的层次阶段,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而不好高骛远的制定城市竞争力战略。 第五,当发展到高级阶段,城市竞争力必将缩小差距,具有收敛性。 第六,整体提升中国城市竞争力,要做好几项战略性工作:一是城市主体要利用经营城市的全新理念来提高城市竞争力;二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就在于一个城市能否把资源特色提升为竞争优势;三是要从城市3大构成要素入手,产业是关键、环境是保障、形成规模效益是重要环节。 第七,以主客体关系、系统理论和城市3大构成要素为基础,提出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并深刻论述了城市竞争力的基本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