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村庄规划编制体系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wei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经济腾飞带动了珠三角发达地市周边农村地区的快速城镇化。农村地区快速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当前乡村地区各种人地关系矛盾,急需从空间管理角度构建适宜于珠三角新时期农村发展减量增长的村庄规划编制体系。基于此,本论文以珠三角村庄地区为研究对象,结合珠三角村庄发展的现实需要,构建指导村庄空间建设发展的规划编制体系,并为全国的村庄建设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借鉴。论文从回溯珠三角村庄规划建设发展历程入手,分析制约珠三角村庄发展的主要矛盾,总结珠三角村庄规划问题。在充分理解现代村庄规划内涵与意义基础上,提出适宜于珠三角当前减量增长发展需求的村庄规划策略及路径。结合村庄规划编制体系的逻辑内涵,构建了宏观-中观-微观三层次规划编制体系。最后结合笔者自身参与的各乡村规划,以增城、从化等地村庄规划编制实践为案例研究,进行县域村庄建设规划、乡村群规划、村域综合规划三个层面的实证分析,通过规划编制理论的具体化应用,实现新的编制方法和理论在实践中的反馈及修正。在城乡统筹和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背景下,村庄规划被赋予新的发展目标和逻辑内涵。村庄不是对立与城市的孤立地域单元,而应该将城乡要素互动、空间联动的理解贯穿于村庄规划中。此外,基于村庄地区的特殊地缘、血缘、宗族特点,现代村庄规划有必要对传统村规民约进行借鉴与转化。从现代村庄的内生性发展动力看,村庄规划的本质目标是实现村庄资源的价值化,将村庄资源要素通过规划指引,转化为村庄价值。基于此,应该建立政府、企业、规划师、村民四方联动的规划编制模式,完善规划编制体系、法规体系、行政体系三者协调的村庄规划体系。在三层次规划编制体系中,宏观县域村庄建设规划统筹辖区村庄地区整体发展战略,微观村域规划落实具体建设与空间管理。同时,本论文创造性提出中观乡村群规划,以规划引导乡村群成为城乡二元体系空间与功能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乡村群规划,对于完善我国村庄规划编制体系发挥了承上启下、补缺增色的重要作用。在规划内容上,本论文分区、分类、分级的提出针对性的规划指引,实现对不同层级村庄地域的空间管控。在宏观县域层面,落实辖区内村庄整体发展方向,明确规模统筹、设施统筹、生态平衡的战略指引;在乡村群层面,依托群落的产业、资源基础,设计乡村群的地域品牌提升方案、群落乡土风景画以及基础设施的动态共享;在村域层面,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和不同需求的村庄提出“法制化”、“个性化”、“自主化”的分类指引。基于珠三角地域的村庄规划编制体系研究,是村庄地区空间管理的一种规划探索,有其示范指导意义,但上升为村庄规划理论体系,还有很多的内容需要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论文以(80+140+80)m预应力混凝土双塔单索面矮塔斜拉桥为研究背景,利用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建立全桥基于梁单元的组合单元模型,详细计算了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中主要结构构
断乳后短期内采食量低下和消化吸收能力差给早期断乳仔猪造成了严重的营养 应激。营养应激是仔猪早期断乳应激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仔猪早期断乳后生产性
为了研究λ噬菌体左向PL操纵子表达调控机理,研究N蛋白介导的转录调控因子与boxA靶位点的关系。我们设计缺失了PL操纵子中boxA及部分上游序列,采用PCR方法和引进携带突变片段方
坐落在南京东郊紫金山脚下的总参第六十研究所是一家专业从事训练器材研制生产的科研机构,该所研制生产轻武器射击训练器材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在器材的研发、室外室内靶场
目的:从政策执行视角分析某市高校预防接种实施的情况,以及安徽"泗县疫苗事件"如何影响高校预防接种的实施,探索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预防接种的路径。方法:采用案例研究,对15位重
背景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尚未明确的以胃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研究认为IBD发病是具有易感基因
以福州市晋安区为个案,基于德尔菲法所得的31个景区评分数据,分别应用神经网络法(BP)及层次分析法(AHP)对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并将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BP法与AHP法评价结
拉祜族传统民居是拉祜族人为遮风避雨、满足生存发展的自然空间。它依托当地自然环境,与民族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透过其外在的固体形态,可以探索拉祜族丰富的社会组织形态、
在行蓄洪区预警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提出了行蓄洪区内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分析框架,并以淮河干流蒙洼蓄洪区为例,运用实地考察法和关键信息人访谈法确定
近年来一直被学界指责和实务界倍感焦虑的合议制在实践中的异化问题似乎没有发生质的突破,形合实独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的关键是对合议庭尚未形成全方位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