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ritical Dis course Analysis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Political News Reports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e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评话语分析是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分支。它结合了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及大众传媒学等多门学科,通过对话语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和揭示语言所反映的意识形态、权利关系和不平等。它主张在话语分析的过程中纳入社会一政治视角。作为一门新兴的研究领域,批判话语分析吸引了越来越多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的注意。批判话语分析是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作为她的语言学基础及重要的分析工具。新闻语篇是批判话语分析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新闻一般被认为是向公众公正真实地反应事实情况,随着批评语言学的出现和发展,这个结论开始受到了批评语言学家的质疑。   本文尝试从批判话语分析的角度,对2011年10月至2012年1月中美媒体关于伊朗核问题的新闻报道做全面的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双方在词汇分类、及物性,互文性等方面的差异及其原因来揭示隐藏在语言中的意识倾向。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首先介绍了本文写作的实际意义和目的。其次,回顾了批判话语分析的产生,国内外学者对批判话语分析的具体应用,对该理论的完善同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分析采用的理论框架,主要是运用Fairclough三维模型,并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分析工具。第四章从批判话语分析的角度,运用该框架分析了《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关于伊朗核问题的新闻报道,在分析过程中揭示了政治新闻语篇语言中蕴含的不同意识形态。通过分析发现不同的社会和文化群体可从各自特定的角度运用语言,来对同一事件进行描述,体现了意识形态的差异。同时文章的研究结果也可以说明所提出的分析框架对新闻语篇的对比分析研究的适用性。   文章运用批判话语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政治新闻文本,揭示了隐含在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其实践意义在于通过把批判话语分析引入到英语教学,试图为读者提供一种不同的分析语言的视角,以提高英语学习者的批评阅读意识,从而帮助他们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其他文献
华人移居美国最早记录是18世纪下半叶,而大规模的华人移居出现在1849年之后,即美国的淘金热。随着这批华人的迁徙,美国华裔文学作品逐渐显现。在过去的100年间里,华裔文学经
高端消费类电子产品将继续是全球电子产业发展的动力,在中国更是如此。大约十年前,全球消费类电子产品只占电子产业的40%,而今该比例已经达到55%。目前这种趋势并没有减退的迹象,消费类电子产品将更加精巧、更受欢迎。这种高速发展的需求无疑给凌特公司高性能模拟芯片提供更大的发展机遇,凌特公司也将为消费类电子产品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正>高新技术企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主要载体,也是区域创新驱动发展、产业科技创新主导力量。本文在结合高企竞争力模型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目前对高企发展及培育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