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后,封建的中国发生重大变化,在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下,中国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帝国主义对中国政治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中国农村豪绅地主大量兴起,农村土地越来越集中到豪绅地主阶级手中,广大农民失去土地或者占有极少的土地,农村社会阶级不断分化,农民生活苦不堪言。此情之下,从20世纪初起很多乡村建设思想涌现,尤其是当抗日战争爆发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全民族抗战的同时又带领广大农民进行了抗日根据地的乡村建设,并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战争中的建设,何以可能?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了本文的写作和研究。本文的写作内容主要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阐述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现状、重点、难点、创新点。第二部分写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乡村建设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从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乡村经济日趋衰落,乡村社会阶层不断分化以及同时代社会各阶层对乡村建设的探索方面来写。第三部分写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乡村建设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农村建设思想以及共产国际对中国农民问题的指示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乡村建设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这一思想的发展阶段分为中共创立时期的萌芽、大革命时期的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时期的发展。第四部分写乡村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本部分也是本文的重点所在,主要从乡村政权建设、乡村经济建设、乡村文化建设和乡村社会建设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对抗日战争时期党的乡村建设思想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阐述。第五部分主要写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乡村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启示。在研究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乡村建设思想的基础上探索了抗战时期乡村建设的历史经验以及对当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在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的各抗日革命根据地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乡村建设运动。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大肆侵略和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农民在各个抗日根据地进行乡村建设,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层面进行,实现了农业和工业上的全部自给,保证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军民所需和日常供给保障,最终在艰苦卓绝的奋战中实现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场影响深远的乡村建设运动,彪炳史册、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