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字句作为现代汉语中具有明显标记的特殊句式之一,有其独特的句法结构、语义特征和使用条件,因此无论是在语言学还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都受到了普遍的关注与重视。目前学界对汉语被字句的本体研究已趋于成熟,然而在二语习得方面,尽管针对韩语母语者习得汉语被字句的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这些研究都是基于传统的调查手段对其习得过程中产生的偏误进行归纳和分析,而且其中还存在着对韩语母语者的汉语水平等级划分标准不一、界限不清等问题。随着近年来以事件相关电位为核心的认知神经实验技术的日渐兴起,一定程度上为相关二语习得问题的探讨开拓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鉴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在传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事件相关电位实验技术,考察了高级汉语水平的韩语母语者在习得汉语被字句时与汉语母语者在大脑认知方面的差异,同时重点探讨了韩语母语者生成被字句偏误时在脑机制层面的原因。因此本次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通过相关汉语被字句问卷调查,收集HSK水平5级以上的韩语母语者在习得被字句时所产生的偏误,并进行相应整理与归纳。同时根据偏误性质将偏误类型分为:遗漏型、误加型、误代型、错序型以及在此次调查中发现的其它特殊型偏误,共计5大类32小类。最后从语言迁移理论、过度泛化、语言训练转移、学习策略、文化负迁移等角度对上述偏误的成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讨论;第二部分,为进一步探究高级汉语水平的韩语母语者与汉语母语者在加工汉语被字句时脑神经认知方面的差异,实验在基于第一部分对被字句偏误类型归纳的基础上,结合脑电实验自身的设计特点,选取了谓语动词后遗漏补语型偏误句,并与正确句、语义违反句、句法与语义双重违反句组成四组实验条件。通过相关实验,结果表明汉语母语者在加工汉语被字句时呈现出N400-P600的双阶段加工模式。而受二语熟练度水平等因素的影响,韩语母语者只产生了N400效应,并且仅在句法和语义双重违反条件下发现该成分,同时其在语义违反和双重违反条件的后期加工阶段只呈现为一种持续性的负波,说明两者对被字句的加工机制存在差异,高级汉语水平韩语母语者尚未达到与汉语母语者一致的加工水平。另外在对偏误句的考察中,研究发现,尽管汉语母语者的N400效应并不显著,但结合相关行为数据,正确率偏低且反应时延长,表明其对偏误句的加工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偏误句特殊的语义合理性等级;相反,受母语负迁移、学习机会缺乏、偏误句自身语义合理性存在模糊性等因素的影响,韩语母语者对偏误句敏感度低,采取了与正确句相似的加工策略,未产生任何相关脑电成分,该结果为中介语理论中的石化现象提供了相应的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