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多元主义下我国困境儿童福利供给主体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来源 :天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ehu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调查显示,全国各类困境儿童达数百万之多。政府和社会对各类儿童事件给予充分关注,纵观我国儿童福利体系发展,虽然儿童福利保障范围有所扩展,但困境儿童的福利供给仍不容乐观。本研究首先从国内、国外角度对福利多元主义、困境儿童、儿童福利及多元供给主体作了系统的综述,了解到国内外儿困境儿童福利状况优势及不足,进而对我国困境儿童福利供给进行研究。通过对困境儿童福利制度发展历史脉络的分析,了解到“儿童与成人一样有着自己的需求”等更为丰富、健康的儿童观开始渗透到我国民众思想内、困境儿童福利法律法规取得阶段性成就、管理及保障工作体系日渐完善、福利供给主体由单一主体供给转为多元主体供给等发展状况。困境儿童当前面临生理、生活照料、社会交往及监护等困境,国家在困境儿童照料及养护、康复及医疗、教育及就业等方面承担其福利照顾主要责任。基于福利多元主义,困境儿童福利供给应该是多主体参与、彼此相互合作。在此范式下,发现在困境儿童福利供给中各主体分别存在不同的问题,政府存在顶层设计及资金支持不足;家庭结构发生转变,养育、教育、医疗护理等功能较弱;社会组织独立性和自主性不足、自身管理及专业化服务有待提升;市场“趋利性”弊端、企业员工福利支持不足等。
  通过对不同主体在困境儿童福利供给中存在的缺陷,提出完善困境儿童福利供给的对策及建议。形成以政府为主、家庭、社会组织及市场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困境儿童福利供给体系。
其他文献
摘 要:诗歌是集情感、美感和文化性于一身的文体,而中华民族最灿烂的诗歌文化,往往被初中教学“雪藏”。初中诗歌教学,应结合统编教材对诗歌内容的编排,倡导生活与诗同行,引导文化与诗同行,指导创造与诗同行,指导学生学会教材倡导的读书方法和阅读策略。   关键词:诗歌教学;统编教材;生活;文化;创造  诗歌是集情感、美感和文化性于一身的文体。作为中华文化的精华,诗歌应该是语文教学中“乐教”与“乐学”的最
期刊
俞赛琼老师在“浙派名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教学《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示范课,这是苏轼流放黄州时写的一首词,对这首词的理解,学界是存在着一定争议的。因此,怎样引导初中学生恰当地理解这首词的内涵及词人的思想感情是有一定难度的。俞老师这节课的教学迎难而上,根据学生的原有起点恰当定位,巧妙引导,由浅入深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下面只着重谈两点听课感受。  一、灵动  灵动在于教学环节的
期刊
摘 要: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表达了王羲之对魏晋时代病症的冷静思考,展现了在经历“人的自觉”之后,知识分子对生命意义的进一步思考。《兰亭集序》中反映的东晋知识分子的人生观的变化、精神的突围,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调和性,即以自我的意欲调和、持中儒道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的历程。   关键词:《兰亭集序》;王羲之;生命意识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记叙了东晋永和九年的一场修禊宴会的经历,也表达了王羲之对魏晋时代
期刊
摘 要:汪曾祺的散文呈现出清淡冲和、淡而有味的美学特征。那些浓烈的、激动的、过于悲伤的东西都在他的娓娓叙述中变得淡而又淡,但若能抓住文本的矛盾之处,如对金岳霖先生眼疾情况的三次说法不一、其他教授入文与宣威火腿入画等,慢慢咀嚼,就会发现韵味无穷。   关键词:文本细读;汪曾祺散文;《金岳霖先生》  《金岳霖先生》是汪曾祺为著名国学大师金岳霖先生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语言平淡质朴,如话家常,充分体现
期刊
摘 要:散文教学需要把握情感和审美的主旋律,言语是作者表现情感和审美世界的途径。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的教学,可以从作者在文中的陌生化用词、独特的叠词和语气词、矛盾反常的表达、多次反复的词语等独特的言语中去品味,从而体悟作家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审美世界。   关键词:散文教学;贾平凹;《一棵小桃树》;言语;情感;审美  情感和审美是散文的主旋律。在散文教学中,抓住“这个人”“这一篇”独有的文本特质,
期刊
跟一帮高二的孩子谈爱情,一会罗密欧朱丽叶,一会张生崔莺莺,一会梁山伯祝英台,一会牛郎织女,一会焦仲卿刘兰芝……明明讲的是经典爱情故事,却被一帮熊孩子扯到了“玩手机”。  别急,慢慢看。  这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课堂教学。我问:“恋爱中的男女智商是多少?”学生几乎异口同声:“0。”我说:“不对,是正250和负250。”于是他们又嬉皮笑脸答:“加在一起是0。”这下,课堂马上活跃起来了,解同学耷拉的脑
期刊
摘 要:浙江省嵊州市马寅初中学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资源条件和学生的经验、兴趣与需求,结合语文课程的自身特点,开发了“书法朝圣”“唐诗之路”“越剧寻根”等研学旅行课程,并确立了研学旅行和语文课程整合实施的两个着力点:社会发展需求与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语文学科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   关键词:研学旅行;课程整合;核心素养  一、基于语文课程的研学旅行  根据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
期刊
摘 要: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全文共9节文字。关于这9节文字的结构,语文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通过对有争论的第6节的重点分析,并梳理全文的改进思路,可以得出:文章第1节为第一部分,第9节为最后一部分,而第2~8节应该合起来为一部分,不宜分为两部分。  关键词:《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文章结构;复句结构  一  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被同时收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期刊
摘 要:吴伯箫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灯笼》,用散文的笔法书写了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它是作者想要创作的具有“小说的生活题材”“诗的语言情感”“散文的篇幅结构”特征的新文体的最佳代表。   关键词:《灯笼》;小说;诗歌;散文  《灯笼》出自吴伯箫的散文集《羽书》,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无花果——我与散文》一文中,作者曾提到1935年在青岛时,“曾妄想创一种文体:小说的生活题材,诗的语言
期刊
引 言:群文阅读是一种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个课时)针对一个议题,进行多文本阅读的一种阅读方式。它正以一种积极的姿态走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群文阅读将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新的形式、新的实践、新的探索和新的思考。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如何展开?如何在阅读中处理好单篇与“群文”阅读的关系?如何在阅读中尊重学生的阅读经验?如何在阅读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围绕着这些思考,浙江省郭吉成名师网络工作室于2018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