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溢出效应研究——基于SVAR模型的分析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ro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方面,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另一方面,由此产生的经济联动效应使飞速发展的经济蕴含着许多不稳定因素。自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经济陷入困境,为促进经济的早日复苏,美日欧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相继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本国基准利率调至历史低位,并试图改变其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和组合,向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资金。随后,欧盟部分成员国还爆发了主权债务危机,这坚定了欧洲央行继续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决心,先后采取了一揽子的资产购买计划,来挽救成员国以及整个欧元区的经济。但在欧元区经济低迷、成员国内部已无法吸收如此巨大的流动性的情形下,这些流动性资本不断外流,给其他国家的金融市场乃至整个经济都带来了不利影响。如今,欧元区已取代美国成为了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并且我国对欧洲的贸易依存度高,更容易受到其货币政策外溢的影响。因此,如何应对欧元区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理论出发,将欧元区货币供应量的扩张作为冲击变量,同时选取中国经济中的总产出、国内货币供应量、对欧净出口以及利率与汇率水平作为冲击的作用变量,并利用中欧2008-2016年的月度数据,构建了一个包含六个变量的 SVAR模型,以此来分析欧元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冲击对我国经济产生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欧元区货币供应量除对我国的利率水平有正向溢出效应外,对其他变量的溢出效应均为负;且从影响周期来看,对我国总产出的影响周期最长,最短的是我国的对欧净出口。由此看来,欧元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主要有:使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货币政策独立性减弱、对外贸易环境恶化以及外汇储备缩水。基于这些不利影响,我国应采取措施来积极应对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冲击,例如: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入的管制、改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减少贸易依存度以及加强国际间的协作以建立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机制。  为了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本文共分为6章,各章节之间前呼后应、上下联系紧密,共同构成本文的研究框架。  第1章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货币政策作为各国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的制定不仅要依据本国经济的实际情况,还应考虑其他国家货币政策对本国的溢出效应。特别是在面临全球性危机的时候,大型经济体往往为了自保,便会出台一些帮自己摆脱危机的“救市”计划。例如,这次金融危机中,欧美等国家所推行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尤其对于欧元区,面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同时,部分成员国还爆发了主权债务危机,经济情况更是雪上加霜。因此,自2008年开始,欧洲央行便实施了大规模的资产和债券的购买计划,以此向市场注入更多的流动性。但由于我国对欧洲的高贸易依存度,使得我国经济在其货币扩张中也受到波及。因此,本文重点关注欧元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溢出效应,并力图为我国应对大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所产生的影响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保持我国经济政策的独立性。  第2章对有关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梳理。在总结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现有文献的不足或者不充分之处,以此通过自己的研究为该话题的研究贡献力量。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问题上关心的重点有细微差别。国外文献中分析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众多,研究的对象也从它的推行到生效再到退出都有所涉及。具体而言,国外学者先从检验货币政策溢出效应是否存在出发,进而对其国际传导渠道和分析中所采用的实证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这对本文变量的选取以及模型的设定奠定了基础,但对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对我国经济是否具有普遍适用性,却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国内学者在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研究上,虽不如国外学者多,但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首先,国内学者对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研究综述使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到了发达国家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在国内的经济复苏过程中的有效性以及目前理论上已达成一致的传导渠道有哪些。其次,国内学者主要关注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溢出效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在实施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已经退出该政策。与此同时,欧元区在近年来却又推出了新一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其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这就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即应该把研究对象从美国转向欧元区。  第3章总结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相关理论。由于建立实证模型需要以经济理论为基础,因此本部分将从已有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出发,尝试用理论模型来解释欧元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如何对我国的经济产生影响。首先,本章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一概念的定义进行了界定,进而分析它与传统货币政策的不同与联系。接着,正是由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与传统货币政策在操作目标、政策工具以及国内传导机制这三方面的差异,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传统货币政策发挥的效果受限,发达国家才相继采用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对此,费雪的零利率下限约束、弗里德曼的货币中性理论以及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理论便可以用来说明大型经济体采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原因。最后,本章用蒙代尔-弗莱明-多恩布什模型和新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模型来分析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是以何种方式向其他国家进行传导的。但是由于理论模型的假设条件较强,有的甚至不符合我国我实际情况,因此仅通过理论的分析难以判断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情况,需要进一步用数据与模型来进行实证检验。  第4章回顾了欧元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行概况。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以及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欧洲中央银行从2008年开始便一直将利率水平维持在0%到1%这一低水平上,并配合实施大规模资产和债券的一揽子购买计划,主要包括:长期再融资操作、资产担保债计划、直接货币交易计划以及证券市场计划。通过这些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欧元区的货币供应量的月增长率、通货膨胀率以及欧洲央行的资产负债表都向着利好的方向发展。由此可见,欧洲央行推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促进欧元区经济复苏,帮助成员国摆脱主权债务危机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对我国的溢出效应也日渐明显,需要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实证分析。  第5章用实证的方法检验和分析了欧元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产生的溢出效应。引入欧元区货币供应量作为冲击变量,选取我国经济中的总产出、国内货币供应量、对欧净出口以及利率和汇率水平作为冲击的作用变量,构建了包含6个变量的SVAR模型。研究结果显示,欧元区货币供应量的扩张对我国总产出、国内货币供应量、中欧双边汇率以及对欧净出口都有负向的溢出效应,而对国内利率水平有正向的溢出效应。从影响周期看,对我国总产出的影响周期最长为16期,最短的是我国的对欧净出口,为5期;从方差分析的贡献度看,欧元区货币供应量对中欧双边汇率的溢出效应贡献度最大,最小的是我国的总产出。这为政策建议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第6章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并给出了与之相对应的政策建议。具体来讲,欧元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减慢、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受影响、对外贸易环境恶化以及外汇储备严重缩水。因此,为了应对欧元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对我国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我国应采取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入的管制、适时调整货币政策、推进汇率改革进程以及加强国际协作等措施,来提高我国经济政策的独立性,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免受他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影响。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六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中国工业化道路探索的重大理论创新.该文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有关
中国经济三分天下,民营居其一.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推动中国科技进步和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是中国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一只重要队伍.因此,研究民营科技企
在我国发展风险投资是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后,对我国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风险投资会提出更为严峻的挑战,所以我国要进一步加大发
中国目前的现实是,企业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企业,但同现代意义上的企业相比还有一段距离,这就决定了当前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行为既具有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融资行为的一般特征,
20世纪的最后十年,国际直接投资(FDI)高速增长.FDI及其载体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