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微生物050101菌株的杀虫活性筛选及其基因重组研究

来源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海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pei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海洋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寻找开发有别于陆栖生物产生的生理活性物质,探索从海洋微生物中筛选杀虫活性菌株,开展海洋微生物杀虫活性物质研究,对开发新型的生物杀虫剂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针对我国丰富的海洋微生物资源,开展了不同海域微生物资源杀虫活性评价研究,现将主要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以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为试虫,采用常规浸虫和微型平板法对采自我国东海和南海的917株海洋微生物进行了杀虫生物活性筛选,获得16株有杀虫活性的菌株。其中细菌12株、放线菌2株、真菌2株,活性筛选的阳性率为1.7448%。050101菌株对棉铃虫初孵幼虫杀虫率为54.17%,该菌株经鉴定为一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试验证明,该菌株连续培养7代后发酵液对棉铃虫初孵幼虫的杀虫活性仍可达到50%以上。 2.以棉铃虫初孵幼虫为指示试虫进行活性跟踪,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海洋杀虫细菌050101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050101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为:可溶性淀粉3.5%、蛋白胨2.5%、碳酸钙0.2%、陈海水75%、蒸馏水25%,pH:7.5。050101在培养温度28℃,200rpm摇床震荡培养3d,发酵液杀虫活性为67.33%。 3.采用硫酸二乙酯(DES)和60Co-γ射线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对初发菌株050101的细胞进行诱变。经杀虫活性筛选获得突变株050101D,该突变 海洋微生物050101菌株的杀虫活性筛选及其基因重组研究株发酵液对棉铃虫初孵幼虫的杀虫活性达77.78%。O50lolD连续传代培养10代,其杀虫活性保持在7579%,显示其遗传性能较稳定。 4.OSOIOID主要产生胞外杀虫毒素。对该毒素性质鉴定结果表明,该毒素不溶于常见有机溶剂,在水中的溶解度较高。毒素原液经硫酸钱分级沉淀,在硫酸钱饱和度为80%时,沉淀物杀虫活性最高为78.9%。其50℃lh热处理和pH610环境下该毒素杀虫活性没有影响。透析试验表明,该毒素是分子量大于S000Da的大分子物质。紫外扫描显示,该毒素应属于多肤或蛋白质类物质,最大吸收波长在280nrn。对经硫酸按沉淀、膜透析获得的粗样品进一步由HW一505柱层析反复纯化,获得初步纯化样品J。经HPLC和FPLC分析含3种组分,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5.根据Bt HD一73菌株C沙IAc基因和枯草芽抱杆菌木糖诱导型启动子只口从序列,分别设计两对特异引物primerso岁IAcF爪和primcrsp砂褚F/R,扩增获得了完整的启动子P划IR和O岁IA。基因序列。以上述产物混合物为模板,pr imer Px.y1F/primer C171AeR做引物进行重迭PeR,获得T乃沙IR eec)7朋e重组翻译融合表达盒。Sphl和Bamhl完全酶切后,将戍犷了个众F了刀c表达盒插入大肠杆菌一苏云金芽抱杆菌穿梭载体pHT315,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Cr.FIAco进一步转化枯草芽抱杆菌05O10lD感受态细胞,筛选得到工程菌株050101D一IAc。经质粒酶切电泳和表达产物SDS一PAGE电泳鉴定,证明凸71Ac基因成功导入O5010lD中。且获得的工程菌株O5010lD一IAc对小菜蛾、甜菜夜蛾、欧洲玉米螟的杀虫活性分别为71.1%、56.7%、88.9%,比05010lD菌株杀虫活性有所提高。
其他文献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是棉花上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其发生与危害严重影响棉花的生产。尽管转Bt基因抗虫棉(简称Bt棉)在我国已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但Bt棉在生长后
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法律素质等各方面的效果,能够一改课堂枯燥的教授模式,从而产生课堂教学所没有的效果。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