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远程监护系统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融合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医学技术,对患者的治疗具有很大帮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等慢性病逐渐侵入我们的身体,慢性病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年龄越来越小,然而,慢性病的传统治疗一直是住院治疗,由于经济、地理位置等条件的限制,普通家庭要得到长期住院治疗的可能性很低,看病成本非常大。对于慢性病患者,如果能随时掌握自己身体的一些参数,能够有效地预测病情的发展,如果医生能得到这些参数,对于疾病的诊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慢性病远程监护系统实施的条件更加成熟,可以通过远程监护系统随时得到病人的生理参数,起到实时监护的作用。本文研究的慢性病远程监护系统就是利用智能终端,通过无线网络传输采集的病人生理参数的一个面向家庭和社区的新型医疗监护系统,扩大了医院的医疗范围,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广的新型医疗模式。该系统能实时采集病人的生理参数,发送至服务器端,医生能随时查看病人的参数并进行分析诊断,病人能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接受监护,既能降低病人的心理压力,也能节省住院开支。该系统包括:生理数据采集终端、智能手机终端、服务器端软件,生理数据采集终端实时采集病人的生理数据并传送到智能手机终端,智能手机终端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处理,再通过GPRS、WIFI等无线网络将数据发送到服务器端,服务器软件解析数据并存入数据库,医生可以通过网页查看病人的生理参数,对病人进行诊断,病人和家属也可以通过网页来查看病人的信息。本文重点研究了服务器端软件的设计和实现,具体内容如下:(1)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系统的用户、系统的整体架构、系统目标、功能模块和非功能模块;(2)对服务器端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包括档案管理模块、随访管理模块、统计分析模块、生理参数管理模块、课题管理模块、账号管理模块等;(3)对数据库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分析了存在的实体,实体的属性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4)设计了一个B/S结构,基于J2EE的后台系统,设计了包含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持久化层和数据库层在内的系统整体架构,并对每一层的功能模块进行了实现;(5)根据设计方案,搭建系统测试的软硬件环境,设计测试用例,对系统的每个功能模块逐一进行测试,验证了本系统设计的可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