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净化”“升华”“伪升华”三种文艺功用观在西方文艺理论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净化”“升华”“伪升华”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以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对受众所起的心理作用各不相同。悲剧主要通过人物形象与情节安排激起观众的恐惧和怜悯之情,也恰恰是这种怜悯和恐惧使观众的精神走向振奋,使恐惧和怜悯得到缓和。悲剧的形式来源于古希腊酒神节庆典,悲剧在剧场中的表演形式使演员和观众超越时空回到了酒神节,演员和观众分享自己的情绪,使紧张的精神状态得到松弛,获得了心灵的净化。“升华”以精神分析学说为理论基础,主要强调文艺作品给人类本能欲望带来的升华作用。艺术家具有一种强大的升华能力,他们能够把自己的白日梦进行改造,利用文学技巧在创作中使自己的不道德情结以道德的形式获得满足,读者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进入到一种私密的审美对话关系中,他们依靠想象使自己的欲望获得升华。文化商品的“伪升华”作用是在大众社会与工业生产这一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大众对启蒙的狂热迷信导致他们对文化商品产生巨大的需求,文化工业在意识形态的控制下制定了生产标准,通过电影、电视剧等文化商品为大众提供“伪升华”,使大众获得短暂的虚假满足,不断地弱化大众的精神力量。另外,文艺对受众的精神作用还与社会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古希腊公民与城邦政府作为利益共同体,使悲剧的“净化”作用具有强烈的政治意味。“升华”强调个体对本能欲望的满足,也正是由于人们将自己的本能升华,才造就了高度发达的文明成就。文化产品的“伪升华”在给大众虚假快乐的同时,也为资产阶级谋取了巨大的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