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伤性事件(诸如汶川地震,海啸等)发生半年或者数年后,往往给亲历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困扰,以往研究主要集中于创伤性应激障碍患者群体(PTSD group),而忽视了对大部分亲历灾难但没有表现明显PTSD症状样本的研究。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对半个中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可以预计在大地震过后,很多人还将长期存在认知与情感障碍,包括精神创伤、梦魇、闪光灯记忆、情感麻木、对生活失去兴趣以及长期处于高度警觉状态等。一直以来,我们研究团队已针对亲历者开展系列研究,结果发现亲历者的认知控制功能及大脑机制确实出现了异常表现。但是这些异常表现的内在机制,是否跟情绪异常有着密切的联系值得进一步探索。因此,本研究以时间相关电位(ERP)作为技术手段,实验一选取不同强烈震感区域的被试群体,采用经典Stroop任务,记录分析所有个体在完成执行认知控制任务下的电生理反应,探讨地震经历对个体的认知控制功能以及大脑机制的影响;实验二筛选出经历地震没有PTSD症状的被试群体和正常组群体,采用情绪Stroop任务,研究地震经历后情绪信息对个体认知控制的影响,探讨认知控制和情绪的关系,为突发事件后心理危机的干预和治疗提供实验证据和理论指导。实验一的结果表明,就成都组被试而言,在刺激出现后的400-600 ms内,不一致条件比一致条件诱发出一个更加负性的ERP成分N450(即Stroop干扰效应);而德阳组被试没有表现出显著的ERP干扰效应。严重的地震创伤可能影响了无临床症状的幸存者大脑的认知控制功能,德阳组被试负责冲突监控和调节的大脑区域(PFC以及ACC等负责冲突)可能产生了功能改变。实验二的结果表明,经历地震没有PTSD症状组的被试,在P2成分上消极情绪诱发的波幅显著小于积极情绪诱发的波幅,同时在刺激出现后的280-380ms内,消极情绪比积极情绪诱发一个更负性的成分N300。此结果证明了经历地震的群体不仅对消极信息极度敏感产生了一种情绪对认知控制任务的干扰,而且会伴随着对负面情绪的强烈唤醒。进一步说明了地震经历者在完成认知控制任务时会自动受到负面情绪信息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