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讨脑动脉夹层(cerebral artery dissection CAD)的特点及多模式核磁共振技术在CAD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收集2014-1到2016-12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科收治的脑动脉夹层患者46例,均经颅脑及颈部核磁共振检查并经全脑血管DSA检查确诊。以DSA检查作为“金标准”,对比DSA检查,分析核磁共振对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夹层诊断的优势及敏感性,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比较,差异显著性采用X2检验。研究结果:1.MRI在常规颈部横断位T1加权和T2加权像上,夹层表现为动脉壁的新月形高信号,T2加权成像在夹层分离导致的内膜瓣比X线数字减影(DSA)准确性好。2.MRA即磁共振血管成像,表现为血管闭塞动脉、动脉瘤样扩张、线珠征或者假性动脉瘤等多种不同征象。3.3D-HR-MRI即高分辨核磁成像,对血管壁周围结构及血管壁的辨别性更好,能更准确地发现管腔偏心狭窄、管壁内血肿或闭塞,或血栓或内膜片等影像学特征性征象。如果我们怀疑患者可能患有颅内外血管夹层,应首先行头颈部的MRA/MRI、头颅MRI,可提供梗死的部位以及供血血管的截面,在轴位压脂相上可以见到血管壁内血肿,依据CAD的发生病理机制不同,表现为不同的影像学特点,所以对壁内血肿的鉴别分析是诊断脑动脉夹层的关键点之一。一旦表现出壁内血肿的特征,就明确支持脑动脉夹层的诊断;当斑块形态类似于夹层血肿范围时,夹层血肿与斑块内出血可用DWI来协助诊断,并且为准时正确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头颈部磁共振血管成像亦可显示血管扩张或狭窄或者闭塞情况;并且可以作为随诊、筛查以及动态监测的较好方法;研究结论:在本研究中,多模式核磁共振检查技术无创、依从性好,对CAD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理想,联合DSA相互补充,提高了早期确诊率及治愈率,正因为壁内血肿是脑动脉夹层的特征性表现之一,多模式核磁共振成像具有准确判断壁内血肿的特点,若核磁无法明确诊断需进一步明确诊断或需介入治疗,可进一步行DSA检查,所以推荐作为早期诊断CAD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