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古代文论研究若干问题反思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rzag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古代文论的发展和其他学科一样,在现代性的总体背景下,展开其学术历程。在继承二十世纪初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秉承八十年代方法论反思的余脉,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古代文论在学科建设方面处于合法性和现代意义的拷问之中,尽管在文论史、文论经典校疏方面出版了一批比较扎实的成果,在广纳西学视角基础上致力于民族文论的体系化建构方面也出版了不少成果;然而,困扰中国文论建设的古今中西问题在古代文论建设过程中也无可避免的突显出来。归根到底,古代文论的困惑是中国文化面对异域文化挑战和研究价值的有效性质疑的必然反映,具体到古代文论学科本身,其困惑不仅是在古今中西关系上的承继与对话,而且,作为学科意义上的反思还存在着学科体系化与学术研究的人文关怀的紧张问题。 本文从这一背景出发,在简要梳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古代文论研究成绩的基础上,指出在古代文论研究中有待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文章以总体描述、三个重要问题反思和两种具体研究走向分述的横纵结构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古代文论研究进行了反思。 在总体描述中本文从古代文论研究的境遇和特点,研究模式、内外视角和研究主体几个方面对九十年代以来古代文论研究历程进行了简略描述和概括反思。 对古代文论研究中比较重要的古代文论研究的现代意义、古代文论研究的合法性以及古代文论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给与了概括梳理并以古今中外作为阐释空间和视角进行了反思。文章认为:古代文论现代意义的追问表征着当代文论建设的迫切性。古代文论的合法性不仅是指学科合法性,更是指文化交汇时代民族文论如何发展的问题,在此也试图对于古代文论有用于世做一些思考。方法论的探讨是九十年代以来古代文论发展突破的关键所在,古代文论作为完全不同于西学路向的古典学问,其指向不是知识路向的建构,而是价值路向的体验。因此,在这一认识基础上的方法论寻求就有着完全不同于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的旨归,而是要想办法突破忽视意义追问的知识建构的单纯方法,寻求更为广阔融通的研究路径。 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两种比较突出的古代文论研究路向文化诗学和比较诗学进行了梳理和研究。文化诗学虽然是一种世界性的广泛学术潮流,但是这里所关注的却纯粹是中国语境的文化诗学,试图从古代文论研究方法论的角度对其做一梳理,阐释其在古代文论研究中的价值和意义。文章对作为古代文论研究中另一种路径的比较诗学也作了梳理与研究。 总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古代文论研究在学科研究方面从关注学科本身的建设打开了视野,这既是适应二十世纪学术弥合总体特点的必然走向,也预示着古代文论研究重心和新的生长点在于由学科关注向文化关注的转向,由时间/体系追问向价值/功能寻求的转向。
其他文献
期刊
战国时期燕国的兵器资料十分丰富,是燕系文字研究的重要内容,对燕国的官制、军制等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解放后随着燕国兵器的大量出土,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相当
1 前言rnGB 699-88和GB 3077-88 自发布实施以来已经10多个年头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使技术标准能更好地为生产服务,国家有关部门于1999年对这两项标准进
蒲松龄号柳泉居士,清代著名小说家。他的代表作品《聊斋志异》被赞誉为“中国短篇小说之王”,与《红楼梦》、《三国演义》等诸多长篇同为中国文学经典之作,是我国清代封建社会的
本文从时间经验的角度重新审视了王小波的小说集《唐人故事》。“时间”一直是作者关注的重要主题,虚构作品中渗透着作者的时间经验。时间经验的背后是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感
本文主要对王引之《经义述闻》关于《春秋左氏传》及《通说下》几个卷次进行研读分析,从成就和缺失两方面来考察,由此归纳出王引之成功的经验及失误的教训,借以指导训诂实践,同时
鉴于以往对汉语被字句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运用构式语法理论(ConstructionGrammar),重新审视了现代汉语的被字句式,对其句法语义特征和成句机制进行系统的描写和阐释。
在我国,讲求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是有悠久历史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工作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语言学界一贯按照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
本文考察了成都话的疑问句系统,重点研究了表求证疑问句——“嘎”字句,将成都话与普通话、其它方言进行比较,尝试着从多角度观察成都话表求证疑问句的语法特征,力求揭示其表现形
认识汉字是学生学习所有学科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承担着对学生进行识字启蒙教育的重要任务,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由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语文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