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上市公司中过度自信的高管普遍存在,他们所做出的非理性现金股利决策不仅损害了投资者或者股东的利益,而且还可能阻碍公司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进行回归和梳理的基础上,摒弃了经典财务理论中理性经理人的假设。文章试图利用我国沪、深两市2010—2012年A股上市公司发布的财务数据,以行为财务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引,实证检验我国高管过度自信这一心理因素与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政策之间的关系,及公司成长性和股权结构这两个公司特征对上述关系产生的影响。过度自信的度量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是制约该理论发展的一大瓶颈,本文将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在第三章首先通过演绎推理初步论证了采用公司的年度盈余预测偏差程度作为高管过度自信的连续替代变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而通过构建恰当的数学模型理论分析了高管过度自信的心理偏好对现金股利决策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值得深入探讨的三个核心命题。第四章实证部分选用2010—2012年沪深两市发布了盈利预测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控制公司系列特征变量的基础上,运用多元回归模型探求了我国上市公司中高管过度自信的心理偏好对现金股利分配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公司倾向于少发放现金股利来增强内部融资;且当公司具有越高的成长机会时,其降低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水平的倾向会更加明显,即公司的成长性加强了公司高管过度自信对现金股利分配决策的影响;但制衡性的股权分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高管过度自信引起的减少发放现金股利的非理性行为。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文章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帮助我国上市公司克服高管过度自信所产生的不利影响的几点建议:建立科学的高管学习机制及过度自信预警指标;公司不同发展阶段采用不同的股利监控政策;避免“一股独大”现象,采用股权制衡的结构模式;健全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