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在全国各地的推广,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被重新凸显,引起广大教师队伍的紧密关注和高度重视。然而,在遵循相同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同区不同校、同校不同师之间的物理实验教学效果仍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使学生培养质量参差不齐,不利于教育公平。笔者认为,研究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并给出可行性的应对策略,从而缩小参差不齐的教学效果,对提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整体水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研究同区不同校的教学效果差异的原因,笔者以位居县城的“武胜中学”和地处农村的“中心中学”为研究对象,抽取两所学校相同层次各一个班级的八次大考成绩作为样本,进行横纵双向对比。通过现地调研、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等方式对两所学校的实验教学基础(师资力量、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方法等)和条件(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教学器材)进行了全面调研和分析。结果显示:从实验仪器配备与利用来看,县城中学相比农村中学,在实验仪器的种类和数量上有一定优势。县城中学在实验教学实施方面也优于农村中学,具体表现在获取课程资源的途径更多、教材中演示实验的操作频率更高、多媒体的使用更加普及。从师资力量来看,县城中学教师的学历略高,但差异并不明显,二本学历的教师在区县地区比较普遍。从学生学习兴趣来看,农村中学的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普遍不高,他们对演示实验的效果感到非常不满。相比之下,县城中学的学生对物理实验更感兴趣。学生对物理实验缺少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太少,二是大班教学模式下教师的实验操作示范性差,三是实验与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喜欢物理实验的原因主要是物理实验有趣、教师教学方法得当。为了探究同校不同教师之间的差异与学生学习效果差异的关联,笔者以武胜中学为研究对象,重点对不同教师(实验教学方法不同)的实验教学效果展开调研。通过观摩武胜中学所有物理教师的随堂课,最终将他们的教学方法归纳为三类:传统物理实验教学、现代化多媒体实验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式实验教学。调研中,笔者选取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班级,分别对他们进行三次物理实验题的考查,通过对比三个班级每道物理实验题得分的分布和均值,发现:开展了学生实验、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实验室计算处理实验数据能提升学生的物理实验成绩,对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也大有裨益,即小组合作探究式实验教学方法能产生更好的实验教学效果。最后,提出了一些减小物理实验教学差异的应对策略。如针对农村中学物理实验仪器不足这一现状,提出通过自制教具弥补仪器不足的解决办法。笔者以“磁场对通电导线力的作用”这一节为例,对教材中的实验方案进行了改进,让学生动手操作了“定量探究安培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增补了教材中没有的演示实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通过调查分析县城和农村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差异,可以达到取长补短、有力促进农村中学和县城中学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工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