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三經注疏校勘記》系清阮元主持刊刻的《十三经注疏》的校勘成果,是清代乾嘉學者對《十三经》注和疏所做的一次空前的、大規模的、較為完善的整理,它代表了清代校勘學的最高成就,亦為后世研究經學的重要參考文獻。《爾雅注疏校勘記》(以下简称《爾雅校勘记》)是《十三經注疏校勘記》中的極為重要的一部著作,作者廣羅《经典釋文》、唐石經、雪牎本等對《爾雅注疏》經、注、疏文進行了細緻地比勘校對,校出各本經文不同者478字(1),注文、疏文不同者上千處,並對其中《爾雅》經文與郭璞注文不同的現象予以揭示,以“經注異文”“此經注異文之明證”“經作某注作某”等術語表示,共38例。郭璞注文與《爾雅》經文不同,是《爾雅》版本異文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郭璞注文對後世《爾雅》流傳、注釋研究以及其與經典文字關係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此對此問題進行專門研究對《爾雅》文本在語言學、文字學方面的研究和經典文本流傳研究以及《爾雅》與經典關係研究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本文的主體分為四個部分。第一章包括三個方面,分别为研究目的和意義、綜述《爾雅校勘記》的研究現狀、指出論文的研究方法和價值。第二章對《爾雅校勘記》的作者、版本、體例等問題進行梳理,主要內容包括:簡要介紹阮元与臧庸的生平與著述;梳理《爾雅校勘記》的兩個版本,明確論文選用文選樓本;歸納《爾雅校勘記》的體例。第三章對《爾雅校勘記》中的“經注異文”進行窮盡式統計,對其進行類型分析,對《爾雅注疏》中直觀看出的“經注異文”而阮元未明確指出之原因進行分析。第四章在第三章的基礎上根據“經注異文”的現象歸納“經注異文”產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