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渡。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战略支撑。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市场行为主体,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中坚力量。企业创新活动不仅受外部环境的制约,还会受到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由于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目标难以兼容,容易引发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委托-代理问题。股东的持股比例会影响其对管理者的监督和约束,进而影响管理者对企业研发投资活动的决策,最终影响企业的财务绩效。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股权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委托-代理矛盾,优化研发投资决策,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尽管研发投入的增加有利于企业提高技术创新水平,但要切实改善企业的财务绩效需要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对研发投资活动进行有效管理。股权集中度是企业利益者权利和义务的集中反映,因此需要关注股权集中度对研发活动的影响。信息技术行业是我国战略性产业,也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能较好的反映我国的创新能力。因此本文以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模型和面板门限方法分析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1)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具有正相关关系,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说明研发投入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财务绩效具有长期性。(2)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关系,说明适度的股权分散和绝对集中对企业的研发投入都有积极的影响。由于不同股权集中度时的内部公司治理及代理成本不同,大股东追求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表现形式随持股比例的变化而变化,进而对企业的研发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3)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对研发投入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说明随着第一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大股东会更加重视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大股东对企业管理者的约束和监督使得管理者的自利行为得到有效的控制,有利于促进研发项目的执行,从而提高企业财务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