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乌鲁木齐地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现状,比较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是否存在差别,分析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和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及相关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于2010年2-6月份期间,以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60岁及以上空巢老人和非空巢老人共876例,采取入户面对面的调查方式,对其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般资料、社会支持(SRSS)、应对方式(SCSQ)、老年人抑郁状况(GDS)、生活质量(SF-36)等。所有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χ2检验、两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①调查共发放问卷876份,回收有效问卷830份,其中空巢老人462份,非空巢老人368份,有效回收率为94.74%。②一般资料显示: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除在与子女关系、主观经济自评状况、睡眠、孤独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空巢老人在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及积极应对得分都明显低于非空巢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χ2检验显示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的抑郁程度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⑤空巢老人在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4个维度的得分和生活质量总分上都明显低于非空巢老人,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空巢老人与绝对空巢老人生活质量无差异。不同居住类型空巢老人在生活质量总分和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各维度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主观经济自评、孤独感、体育锻炼、睡眠情况、积极应对、抑郁程度、与子女关系及社会支持总分。结论:①乌鲁木齐地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低于非空巢老人。相对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与绝对空巢老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独居空巢老人生活质量明显低于夫妻同住空巢老人。②乌鲁木齐地区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的抑郁程度存在差异,空巢老人获得的社会支持较非空巢老人少。③影响乌鲁木齐地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主观经济自评、孤独感、体育锻炼、睡眠情况、积极应对、抑郁程度、与子女关系及社会支持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