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已经走过了32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现如今,中国已经加入国际分工的链条并且越来越多的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我国是应该接受国际分工的安排还是制定出口多样化的战略,这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特别是2007年美国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所引起的一系列多米诺骨牌效应,致使我国的出口受到重创。因此,衡量我国出口产品的多样化水平、分析出口产品多样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了经济学家研究的重要问题,这也将为我国制定可持续的出口增长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采用Feenstra(1994)方法和基于SITC Rev.3的5位码的出口产品数据度量了我国1993-2009年间工业行业出口的多样化水平,考察了其变动趋势。结果表明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贸易壁垒的减少、运输成本的下降和技术创新的增加,出口产品的多样化水平有了稳步的增长,但存在阶段性变化。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出口多样化水平要高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行业。因此,我国在这些资本或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中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在于由传统的制造业转向电子通讯及设备制造业等新兴高科技产业。然后,通过计算出口产品多样化的转移效应,更深一步研究了出口多样化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我国工业行业发展的趋势:我国在推进传统工业化进程的同时,也选择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加强基础科技研究,积极跟踪国际先进水平和发展动向,防止进一步扩大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并从这些新兴工业行业的强劲上升趋势中获利。此外,本文还用直接计数的方法把出口产品的多样化分解为消失的产品种类和新增加的产品种类。通过这种方法发现我国工业行业出口新增产品的种类是基本上稳定的,但是消失的产品种类却有很大的变动。最后,基于水平创新型的内生增长模型建立了出口多样化影响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实证发现我国行业出口多样化水平的提升有利于行业的经济增长,资本深化也积极推动了行业的产出,技术差距有利于技术模仿,从而促进了行业的经济增长,行业内出口多样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行业间出口多样化所做的贡献。因此,优化我国的出口结构和要素结构,提升要素质量,实施出口商品多元化战略,降低出口商品过于集中的现状,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