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现有大量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主要表拟杆菌门增加、厚壁菌门减少,但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是否存在差异目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欲探索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之间肠道菌群的差异。方法:收集2019年4月1日至6月30日之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30例,据Hb A1c水平分为3组,分别为A组(Hb A1c7-9%)、B组(Hb A1c 9-11%)、C组(Hb A1c≥11%),分析3组之间BMI、FBG、Hb A1c、ALT、AST、CR、UA、BUN、TC、TG、HDL、LDL-c、TBA及肠道菌群,并对上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A组、B组、C组的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糖尿病病程、BM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B组、C组的平均Hb A1c分别为7.32%、9.59%、11.27%,且进行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平均FBG分别为8.07mmol/L、6.71mmol/L、10.76mmol/L,C组分别与A组、B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AC=0.021,PBC=0.001)。2.A组、B组、C组的TBA分别为3.39 1.33μmol/L、2.25 1.40μmol/L、5.57 4.10μmol/L,其中B组与C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BC=0.010)。3.ALT、AST、CR、UA、BUN、TC、TG、HDL、LDL-c在三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30例粪便样本中总共获得1298657条高质量序列,平均每个样本43289条序列,序列有效长度于400-410bp、420-430bp居多,占总有效序列的99.9%;对肠道菌群中丰度最高的30种细菌进行分析,从A组到B组、C组,菌群丰度大体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在门水平分析,发现所有样本均以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为主,其中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细菌占绝对优势,从A组到B组、C组,拟杆菌门丰度呈升高趋势,而厚壁菌门丰度则呈下降趋势;在属水平分析,从A组到B组、C组,拟杆菌属丰度逐渐增加,而普氏菌属逐渐下降,而厚壁菌门除巨单胞菌属外,其他各菌属丰度,B组均高于A组、C组;在种水平进行分析,C组拟杆菌水平较A组、B组均升高,B组、C组大肠埃希菌较A组高,B组F.prausnitzi菌较A组、C组高,双歧杆菌、Akk菌在三组中均含量较少。5.通过对菌群进行α多样性分析,发现三组样本之间菌群多样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β多样性分析显示各组样本之间呈现一定的聚类趋势,但各组样本之间并未完全分开,考虑可能存在某种混杂因素,以及样本量相对较少、纳入标准较宽有关。6.对各组样本进行组间群落结构差异显著性分析,得出组间差异并非大于组内差异(P>0.05),考虑可能与样本量少、纳入标准较宽有关,亦有可能在此分组条件下,三组样本之间确实无统计学差异,尚需进一步研究进行探索。7.在属水平对样本进行STAMP分析,发现拟杆菌属A组较C组明显降低(P<0.05),且无论将A组、B组视为一组与C组比较还是将B组、C组视为一组与A组进行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naerostipes属:A组较其他组低(P<0.05);粪球菌属(coprococcus):A组较其他组低(P<0.05)。结论:1.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丰富的肠道菌群,随着血糖水平的变化,肠道菌群的结构及丰度亦发生变化;随着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表现为拟杆菌门丰度升高,厚壁菌门丰度下降;2.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肠道菌群结构及丰度不同,且相似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患者其肠道菌群具有聚类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