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角螺是一种名贵海珍品,为了探明不同饥饿时间和间隙投喂对管角螺存活、生长、营养成分和酶活的影响,选取体质量(28.33±1.27)g的管角螺1080只,设置饥饿时间为0(对照组)、5、10、20、30、40d。另设置间隙投喂组分别为1次/d、1次/2d、1次/4d、1次/6d、1次/8d、1次/12d,并设置实验时长分别为48d和96d,共18组,每组三个重复。在水温29~31℃条件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饥饿时间对管角螺存活率、壳高和壳宽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体重影响显著(P<0.05),特别是饥饿20~40d,体重减少12.73~21.14%。培养48d后1次/d、1次/2d、1次/4d的各组间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与1次/8d、1次/12d的各组间体重差异显著(P<0.05)。壳高、壳宽和体重保持高度的一致性。1次/4d、1次/6d组的壳高和壳宽均差异不显著(P>0.05)。48d后各处理组的特定增长率差异显著(P<0.05),在1次/8d、1次/12d组均出现负增长。96d后1次/8d、1次/12d组的管角螺出现死亡,并且1次/12d组的存活率显著(P<0.05)低于1次/8d组,存活率达到86.67±5.77%,平均每个重复组死亡2~3只;96d后1次/d、1次/2d、1次/4d的各组间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与1次/6d、1次/8d、1次/12d的各组间体重差异显著(P<0.05);1次/d、1次/2d、1次/4d的各组间的壳高和壳宽均差异不显著(P>0.05),均与1次/8d、1次/12d的处理组差异显著(P<0.05),而1次/6d、1次/8d的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1次/6d、1次/8d、1次/12d组的管角螺体重均出现负增长。1次/8d、1次/12d组的壳高和壳宽也未发生变化。96d后各处理组的特定增长率差异显著(P<0.05),但1次/d、1次/4d的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显著(P<0.05)低于1次/2d组。 饥饿过程中对肌肉中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除饥饿40d外)各组影响不显著(P>0.05),但对肌肉中粗脂肪和灰分影响显著,粗脂肪含量随着饥饿时间增加逐渐下降,灰分含量逐渐上升。饥饿时间对足肌糖原、肝胰腺糖原、足肌脂肪酸含量均影响显著(P<0.05),随着饥饿时间增加足肌糖原、肝胰腺糖原、足肌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逐渐下降,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相对上升;偶数碳原子的脂肪酸含量百分比随着饥饿时间增加逐渐下降,而奇数碳原子的脂肪酸(C15、C17)含量却相对上升。培养48d后1次/d、1次/2d、1次/4d组的管角螺的水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均与1次/8d、1次/12d组差异显著(P<0.05);48d后各处理组的粗蛋白质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1次/d、1次/2d、1次/4d组的管角螺的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1次/6d、1次/8d、1次/12d组的粗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并呈下降趋势;1次/d、1次/2d、1次/4d组的管角螺的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均与1次/6d、1次/8d、1次/12d组的粗灰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并呈上升趋势,96d后管角螺1次/d、1次/2d、1次/4d组的水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均与1次/6d、1次/8d、1次/12d组差异显著(P<0.05);96d后1次/d、1次/2d、1次/4d、1次/6d的处理组粗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均与的1次/8d、1次/12d处理组差异显著(P<0.05);1次/d、1次/2d、1次/4d组管角螺的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1次/6d、1次/8d、1次/12d的粗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并呈下降趋势;1次/d、1次/2d、1次/4d的管角螺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均与1次/6d、1次/8d、1次/12d的粗灰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并呈上升趋势。 不同饥饿时间对肝胰腺中脂肪酶和胰蛋白酶影响显著(P<0.05),肝胰腺淀粉酶在饥饿10d时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在饥饿5~30d内随着饥饿时间增加而上升,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饥饿40d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在饥饿30d前无显著差异(P>0.05),而饥饿30d时却显著升高(P<0.05)。在48d时肝胰腺脂肪酶活性在1次/d、1次/2d、1次/4d、1次/6d组间无显著差异,显著低于1次/8d、1次/12d组。1次/12d组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而胰蛋白酶活性在1次/d、1次/2d组均显著(P<0.05)高于1次/4d、1次/6d、1次/8d、1次/12d组,肝胰腺淀粉酶活性在1次/d、1次/2d组间无显著差异,显著低于1次/4d、1次/6d、1次/8d组(P<0.05),显著(P<0.05)高于1次/12d组。48d时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随着间隙投喂时间的增加而上升,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次/12d组分别升高至[(42.16±1.27)U/mg-1prot、(2.56±0.14)U/mg-1prot、51.36±1.26U/mg-1prot];肝胰腺丙二醛含量在1次/6d组前都处于稳定状态,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1次/8d组后开始显著升高(P<0.05)。在96d时,肝胰腺脂肪酶活性在1次/d、1次/2d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显著低于1次/4d、1次/6d组。显著高于1次/8d、1次/12d组,1次/12d组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而胰蛋白酶活性1次/d、1次/2d、1次/8d、1次/12d组均显著(P<0.05)高于间隙投喂1次/4d、1次/6d组,肝胰腺淀粉酶活性在1次/d、1次/2d、1次/8d组间无显著差异,显著低于1次/4d、1次/6d组(P<0.05),显著(P<0.05)高于1次/12d组。96d时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随着间隙投喂时间的增加而上升,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次/8d、1次/12d组又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1次/d),在1次/12d组分别下降至[(10.72±1.66)U/mg-1prot、(1.06±0.13)U/mg-1prot、(30.52±1.72)U/mg-1prot]。肝胰腺丙二醛含量在1次/2d组前都处于稳定状态,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1次/4d组后开始显著升高(P<0.05)。综上表明:管角螺是一种比较耐饥饿的生物,饥饿40d对成活率影响不显著,饥饿20d后体重开始下降;间隙投喂48天内以1次/6d投喂效果较佳,长期暂养(48~96d)以1次/4d投喂效果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