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饥饿时间和间隙投喂对管角螺生长、营养成分和酶活的影响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an_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角螺是一种名贵海珍品,为了探明不同饥饿时间和间隙投喂对管角螺存活、生长、营养成分和酶活的影响,选取体质量(28.33±1.27)g的管角螺1080只,设置饥饿时间为0(对照组)、5、10、20、30、40d。另设置间隙投喂组分别为1次/d、1次/2d、1次/4d、1次/6d、1次/8d、1次/12d,并设置实验时长分别为48d和96d,共18组,每组三个重复。在水温29~31℃条件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饥饿时间对管角螺存活率、壳高和壳宽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体重影响显著(P<0.05),特别是饥饿20~40d,体重减少12.73~21.14%。培养48d后1次/d、1次/2d、1次/4d的各组间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与1次/8d、1次/12d的各组间体重差异显著(P<0.05)。壳高、壳宽和体重保持高度的一致性。1次/4d、1次/6d组的壳高和壳宽均差异不显著(P>0.05)。48d后各处理组的特定增长率差异显著(P<0.05),在1次/8d、1次/12d组均出现负增长。96d后1次/8d、1次/12d组的管角螺出现死亡,并且1次/12d组的存活率显著(P<0.05)低于1次/8d组,存活率达到86.67±5.77%,平均每个重复组死亡2~3只;96d后1次/d、1次/2d、1次/4d的各组间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与1次/6d、1次/8d、1次/12d的各组间体重差异显著(P<0.05);1次/d、1次/2d、1次/4d的各组间的壳高和壳宽均差异不显著(P>0.05),均与1次/8d、1次/12d的处理组差异显著(P<0.05),而1次/6d、1次/8d的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1次/6d、1次/8d、1次/12d组的管角螺体重均出现负增长。1次/8d、1次/12d组的壳高和壳宽也未发生变化。96d后各处理组的特定增长率差异显著(P<0.05),但1次/d、1次/4d的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显著(P<0.05)低于1次/2d组。  饥饿过程中对肌肉中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除饥饿40d外)各组影响不显著(P>0.05),但对肌肉中粗脂肪和灰分影响显著,粗脂肪含量随着饥饿时间增加逐渐下降,灰分含量逐渐上升。饥饿时间对足肌糖原、肝胰腺糖原、足肌脂肪酸含量均影响显著(P<0.05),随着饥饿时间增加足肌糖原、肝胰腺糖原、足肌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逐渐下降,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相对上升;偶数碳原子的脂肪酸含量百分比随着饥饿时间增加逐渐下降,而奇数碳原子的脂肪酸(C15、C17)含量却相对上升。培养48d后1次/d、1次/2d、1次/4d组的管角螺的水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均与1次/8d、1次/12d组差异显著(P<0.05);48d后各处理组的粗蛋白质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1次/d、1次/2d、1次/4d组的管角螺的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1次/6d、1次/8d、1次/12d组的粗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并呈下降趋势;1次/d、1次/2d、1次/4d组的管角螺的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均与1次/6d、1次/8d、1次/12d组的粗灰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并呈上升趋势,96d后管角螺1次/d、1次/2d、1次/4d组的水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均与1次/6d、1次/8d、1次/12d组差异显著(P<0.05);96d后1次/d、1次/2d、1次/4d、1次/6d的处理组粗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均与的1次/8d、1次/12d处理组差异显著(P<0.05);1次/d、1次/2d、1次/4d组管角螺的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1次/6d、1次/8d、1次/12d的粗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并呈下降趋势;1次/d、1次/2d、1次/4d的管角螺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均与1次/6d、1次/8d、1次/12d的粗灰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并呈上升趋势。  不同饥饿时间对肝胰腺中脂肪酶和胰蛋白酶影响显著(P<0.05),肝胰腺淀粉酶在饥饿10d时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在饥饿5~30d内随着饥饿时间增加而上升,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饥饿40d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在饥饿30d前无显著差异(P>0.05),而饥饿30d时却显著升高(P<0.05)。在48d时肝胰腺脂肪酶活性在1次/d、1次/2d、1次/4d、1次/6d组间无显著差异,显著低于1次/8d、1次/12d组。1次/12d组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而胰蛋白酶活性在1次/d、1次/2d组均显著(P<0.05)高于1次/4d、1次/6d、1次/8d、1次/12d组,肝胰腺淀粉酶活性在1次/d、1次/2d组间无显著差异,显著低于1次/4d、1次/6d、1次/8d组(P<0.05),显著(P<0.05)高于1次/12d组。48d时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随着间隙投喂时间的增加而上升,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次/12d组分别升高至[(42.16±1.27)U/mg-1prot、(2.56±0.14)U/mg-1prot、51.36±1.26U/mg-1prot];肝胰腺丙二醛含量在1次/6d组前都处于稳定状态,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1次/8d组后开始显著升高(P<0.05)。在96d时,肝胰腺脂肪酶活性在1次/d、1次/2d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显著低于1次/4d、1次/6d组。显著高于1次/8d、1次/12d组,1次/12d组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而胰蛋白酶活性1次/d、1次/2d、1次/8d、1次/12d组均显著(P<0.05)高于间隙投喂1次/4d、1次/6d组,肝胰腺淀粉酶活性在1次/d、1次/2d、1次/8d组间无显著差异,显著低于1次/4d、1次/6d组(P<0.05),显著(P<0.05)高于1次/12d组。96d时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随着间隙投喂时间的增加而上升,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次/8d、1次/12d组又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1次/d),在1次/12d组分别下降至[(10.72±1.66)U/mg-1prot、(1.06±0.13)U/mg-1prot、(30.52±1.72)U/mg-1prot]。肝胰腺丙二醛含量在1次/2d组前都处于稳定状态,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1次/4d组后开始显著升高(P<0.05)。综上表明:管角螺是一种比较耐饥饿的生物,饥饿40d对成活率影响不显著,饥饿20d后体重开始下降;间隙投喂48天内以1次/6d投喂效果较佳,长期暂养(48~96d)以1次/4d投喂效果较佳。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2-000-01  摘 要 形体训练是塑造优美身体形态的一门课程。通过形体的基本功练习和基本形态控制练习等,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分类教学,变换教学手段,可以解决学生在形体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本文运用文献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对高校形体教学过程中“教”与“学”问题和课程内容的安排上进行分析,从而训练学生达
为了从植物多样性恢复利用的角度来探讨治理和利用高寒干旱流动沙地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作者在青海省共和盆地对流动沙地治理后的恢复植物群落进行初步的样方和样线调查,通过分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2-000-01  摘 要 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身体素质训练逐步显现出在实现高校体育课程目标过程中的基础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利用高校体育课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手段进行探讨,旨在为教学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体育课 学生身体素质  高校体育课程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
当前努力探索城市绿地系统中各类绿地长期以来自然演进的生态规律,深入研究不同类型城市应有的绿地总量的合理规模,量化依据,配置形式以及绿地系统与城市功能、形态布局如何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2-000-01  摘 要 先学后教、少教多练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成功的体育教学经验模式。本文在简要阐述了其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其所具有的促进任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促进单元教学计划的完善以及促进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等作用,并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应用所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关键词 先学后教 多练少教 体育教学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2-000-01  摘 要 体育教育专业实习作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重要的教学部分,经过教育实习能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结合到实践之间,充分的掌握教学课程上学习到的知识,对所学体育教育专业的特点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发现自己在体育教学专业学习中的不足,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培养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关键,完成高校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