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时代,自主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翻转课堂模式被认为是促进学生素质提高最有效的教学策略之一,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当前,关于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方法主要为量化研究,且未形成统一标准的自主学习能力测量量表,对小学生的针对性较差。因此本研究把五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真实的学校学习场域为背景,利用扎根理论对翻转课堂下影响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因素进行探索研究,为研究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添可供参考的实证研究经验。本研究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方法,探讨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机制与途径。研究现场位于W市城乡结合部的H小学,在研究现场中,笔者收集了翻转课堂下12名小学生及6名任课教师的访谈文本数据、课堂教学录像等相关资料,并在不断比较的过程中对资料进行循环整理与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方法,对收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分层次、分阶段的编码。在开放编码阶段,笔者从原始资料中获得了 14个初始概念,并将这些初始概念归类成8个范畴。在轴心编码阶段,通过寻找在开放编码阶段得到的8个范畴之间的相互联系,总结归类出了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和学习社会性支持4个主范畴。通过数据与理论之间的不断对话,最终在选择编码阶段,得到了一个核心范畴:翻转课堂下影响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分析模型。通过持续对资料进行整理、反思和情境化比较,本研究在论文的第四章以扎根理论获得的分析模型为框架,以自主学习理论和场域-惯习理论为基础,对该研究中获得的相关发现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翻转课堂下课前学习资料和课堂平板通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自我效能感和目标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二,学生在翻转课堂下主动使用重复和记笔记等学习策略构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第三,老师、家长等人际环境和设备、网络等物质环境影响翻转课堂下学生学习自主性。第四,学生从翻转课堂中获得更多的同伴和教师支持。最后在研究建议中,笔者提出在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中展开翻转课堂是可行的,且应当着重从动机、策略、环境和社会性支持四个方面培养翻转课堂下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