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63例肺癌骨转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63例肺癌骨转移患者诊断及治疗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经细胞学或/和组织学证实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根据患者的骨痛症状,以及ECT、X线、CT、MRI中的任两项检查发现有明显骨质破坏表现而最终证实为骨转移。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同期放、化疗+帕米膦酸二钠;B组:序贯放、化疗+帕米膦酸二钠。A组30例,B组33例。所有患者均临床随访1年以上。结果:本组病例中腺癌为主(占65.1%),发病高峰年龄为50~69岁(占76.2%)。63例中有27例为单发骨转移,占42.9%,多发骨转移有36例,占57.1%。骨转移部位单发骨转移中以肋骨转移最多见,共有11例,占总病例数的17.5%。所有的患者都检测了CEA、AKP、SF、Ca2+,阳性率分别为57.1%、60.3%、36.5%、19.1%。A组治疗疼痛缓解率(CR+PR)86.7%;B组治疗疼痛缓解率(CR+PR)39.4%;A、B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67,P=0.02);A组治疗局部病灶的总有效率(CR+PR)60.0%;B组治疗局部病灶的总有效率(CR+PR)33.3%;A、B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82,P=0.034);2个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43.3%、16.7%,45.5%、9.1%,2个组2年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0.0700, P = 0.000);副反应主要有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气管炎及放射性肺炎,但均可耐受。A、B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比较及A、B组之间生存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肺癌骨转移中腺癌发生率相对较高,影像学及血清学的检测为骨转移的诊断提供了主要依据;肺癌骨转移后采取同期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明显减轻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