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纺织业和工业排放的污水中包含非常多的有机污染物。一些环境专家指出,这些污染不仅会让全球气候变暖,而且会威胁到我们人类的生存。为了消除这类污染,近年来科学家们为发展光催化材料做了大量的努力。二氧化钛作为传统的光催化材料在这些年取得了较快的进展,例如裂解水产生氢气、净化空气和废水、分解有机污染物。然而二氧化钛的带隙能是3.2eV,所以只能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被激发,这就大大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因此修饰二氧化钛或寻找具有可见光响应的新颖光催化剂迫在眉睫。作为一个含有V–VI–VII三族元素的半导体材料,并且含有四方氟氯铅矿构造的卤化氧铋(BiOX,X=Cl、Br、I)引起了科学界的大量的关注,由于其含有特殊的电性能和光学性质可以用作光催化材料。因而,我们有必要去探寻一种简单的制备法来合成具有较高的光降解效率,很强的稳定性而且可以被多次轮回使用的BiOX(X=Cl、Br、I)光催化材料。在本文中,我们采用简单的溶剂热法合成出了一系列的BiOX光催化材料,并细致地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其形貌和性质的影响。具体工作如下:(1)在没有任何表面活性剂参与的情况下,采取简单的溶剂热法合成出一系列片状BiOCl,样品的结晶性良好,片层厚度可以调节。得到的样品我们都通过XRD,SEM,SAED,HRTEM,N2吸脱附测试,DRS等对其进行了表征。不管是在紫外光还是可见光的照射下,罗丹明B(RhB)都可以被方片状BiOCl分解。值得注意的是,BiOCl纳米片不光有很好的可重复利用性,而且在数次轮回使用后,依旧显示出优越的光催化活性。(2)具有3-D微球状结构的BiOBr通过使用二乙二醇(DEG)作为溶剂和软模板,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并深入探究了微球状BiOBr的形成机理,讨论了可能存在的光催化机理。引人注目的是,微球状BiOBr的比表面积较大,可达到55.93 m 2/g。除此之外,BiOBr微球在可见光下降解甲基橙(MO)和RhB时都显示出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在短短50分钟内降解MO的效率可达到98.10%,而降解98.64%的RhB仅仅需要30分钟。BiOBr微球有望作为高效光催化剂来降解有机污染物从而促进环境修复。(3)在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辅助下,用简单、温和的溶剂热方法制备出球状BiOI。并细致地研究了PVP的质量,Bi和I的摩尔比对生成BiOI的形貌和性质的影响。利用猝灭剂实验探究了球状BiOI的光催化机理。BiOI的光催化活性通过测试MO,RhB和亚甲基蓝(MB)的降解效率来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球状BiOI拥有优越的光催化性能,这将为处理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提供了新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