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芯中对香豆酸和低聚木糖的制备及风味成分分析检测的研究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sh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芯作为一种农业废弃物,产量巨大而开发利用率低,绝大部分被丢弃或用作燃料,少部分用作饲料,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本课题研究了从玉米芯中制备功能活性物质对香豆酸和低聚木糖的工艺,并建立了玉米芯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检测方法和制备过程中产生的阿魏酸酯的测定方法,结果如下:1利用玉米芯中制备对香豆酸从玉米芯中制备对香豆酸包括以下工艺步骤:提取、超滤(透过液)、脱色、离子交换吸附、解吸、二次脱色、结晶;主要工艺参数为:(1)碱解提取工艺:NaOH浓度2%、料液比1:15、时间12h、温度25℃;此时对香豆酸的提取率为2.52%;(2)超滤液脱色工艺:HC-303活性炭、用量2.5%(2.5g/100mL)、时间40min、温度45℃,此条件下的脱色效果综合评分为64.25。(3)阴离子树脂吸附工艺:D201树脂用量(固液比)1:25、时间120min、温度25℃,此时对香豆酸的吸附率为92.43%;(4)离子交换解吸工艺:解吸剂类型(无水乙醇:水:盐酸=V1:V2:V3)65:31:4、用量(固液比)1:6、时间120min、温度25℃,此时对香豆酸的解吸率为95.37%;(5)二次脱色条件:HC-303活性炭10g/L解吸液、30min、25℃,此工艺下对香豆酸的保留率为66.31%。采用以上工艺制备的对香豆酸,经广州分析测试中心检测其纯度为98.4%;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产率为0.98%(9.83g/kg玉米芯)。2酶法制备低聚木糖以木聚糖含量为48.4g/L的超滤浓缩液为底物,诺维信木聚糖酶Mono BG CN酶添加量为20g/L、pH为5.0、时间为6 h、温度为60℃,在该条件下酶解产生的还原糖含量为6.95g/L,可溶性总糖含量为16.75g/L,平均聚合度为2.41。精制后,本实验制备的低聚木糖糖浆中低聚木糖含量为11.2%。3玉米芯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检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玉米芯中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研究。在玉米芯中共检测鉴定出20种挥发性物质,其中与甜玉米气味相关的成分主要是相对分子质量为80-140的C4-C9挥发性羰基化合物、酯类、醇类、芳香族化合物、呋喃类、烃类物质,这些挥发性成分的协同作用构成了玉米芯中特有的甜玉米风味。4低聚糖阿魏酸酯的快速检测方法分别以麦麸、玉米芯、玉米麸皮为原料,采用酶法制备低聚糖阿魏酸酯,探讨了其快速检测方法,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验证了该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采用Amberlite树脂分离纯化可除去样品中的低聚糖(不含结合态的阿魏酸)、双波长分光光度法(345nm, 375nm)结合还原糖法可用于对低聚糖阿魏酸酯进行准确定量。
其他文献
介绍了北二环城市公园的建设过程,试图通过记述公园的设计方法、施工心得、使用状况,探索城市中心区古都风貌保护与大型集中绿地建设的关系,通过系统、有序地建设历史文化名
<正>《大江保卫战》记叙的是1998年解放军英勇抗洪的情景。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让人感觉回味无穷。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
<正>译林新版《英语》的Storytime是每个单元的核心板块,围绕单元话题和功能展开,涵盖了整个单元的主要语言知识。在三年级教材中,该板块主要以生动活泼的对话体现,而从四年
"多证书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被国内高职院校广泛应用,在现有教育评价体系和职业准入制度的要求下,高职院校的学生获得与其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无疑是检验学校教育成果和获
社会和时代的不断发展对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
<正>在市场经济中,如何提高资源的有效配置一直作为各个部门的研究重点。目前研究发现有效的市场价格机制是提高资源配置的前提,市场通过价格波动来配置市场中有限的资源。白
在环境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如何通过设计尽可能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影响并增强其自我调节能力成为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所关心的问题,生态补偿设计思想是人们对此进行的尝试,并
<正>从召开的全省大豆根瘤菌推广应用会议上获悉,为加快推广大豆根瘤菌技术,促进大豆增产提质、节本增效,今年黑龙江省将拿出500万元财政资金,在全省大豆主产区以补贴和自筹
当前,由于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需求,以及高校、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支持力度不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比较狭隘以及大学生诚信缺失等方面的原因,大学
目的对1例临床拟诊断为肯尼迪病的患者进行雄激素受体(AR)基因突变分析。方法对肯尼迪病患者AR基因第一外显子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进行PCR扩增TA克隆后测序。结果基因检测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