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主要以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为对象,通过对比各组样本之间的心肌梗死面积的大小,探究右美托咪定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同时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右美托咪定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miRNA差异表达谱。为以后在基因层面探究右美托咪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及后续分子生物学层面的探索打下基础。[方法]用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280-300g建立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共分为四组分别为:空白组(C组,只挂线不做任何处理)、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右美托咪定预处理组(DP组)、缺血预处理组(IP组)。C组持续灌注180min不做任何处理:IR组稳定期后继续灌注30min;DP组于稳定期末后15min经颈内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溶液,剂量为20ug/kg,再灌注15min(即右美托咪定预处理);IP组于稳定期末结扎左前降支5min开放5min重复三个循环(即缺血预处理)。随后IR组、DP组、IP组均结扎左前降支30min然后松开结扎丝线再灌注120min。用TTC染色的方法测定各组心肌梗死面积,甲醛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改变,基因芯片技术分析miRNA差异表达谱。结果分析用SPSS17.0,各组心肌梗死面积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基因芯片中miRNA的分析采用T-检验的方法。[结果]C组与IR组、DP组及IP组的心肌梗死面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组与C组、DP组及IP组的心肌梗死面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组与IR组、C组的心肌梗死面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P组心肌梗死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P组与IR组、C组的心肌梗死面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P组心肌梗死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IR组相比C组共8个miRNA表达上调,共4个miRNA表达下调;与C组相比IP组共12个miRNA表达上调,共6个miRNA表达下调;与C组相比DP组共6个miRNA表达上调,共3个miRNA表达下调;与IP组相比DP组共16个miRNA表达上调,共4个miRNA表达下调;与IR组相比DP组共27个miRNA表达上调,共38个miRNA表达下调;与IR组相比IP组共42个miRNA表达上调,共72个miRNA表达下调。[结论]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可以起到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miRNA的异常表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