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石家庄养老机构照护者对老年人态度、老化认知(老化知识和老化态度)的现状,并构建对老年人态度与老化认知之间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测量模型中变量间相互作用关系及程度,探讨影响养老机构照护者对老年人态度的因素;为进一步实施干预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为促进养老护理人力资源建设和提升养老护理服务质量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分层抽样方法,选取照护者200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数据统一收集,其中包括:一般资料问卷、对老年人态度量表(KAOP)、老化知识量表(FAQ)、老化态度问卷(AAQ)。采用EpiData3.1对调查数据双录入,运用SPSS19.0对所有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非参数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使用统计软件AMOS22.0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对构建模型进行配适度检测,分析和评价变量间路径。结果:1对老年人态度总分为(152.12±19.74)分,消极态度得分为(75.08±14.41)分,积极态度得分为(77.04±11.41)分,高于中等水平,态度水平也趋于积极。2非参数检验分析:不同文化程度及工作环境满意度的消极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聘任方式、工作年限及工资收入的消极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工作年限及工作职位的积极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资格证、不同工作单位性质、文化程度及有无配偶的积极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无资格证和不同的工作喜爱程度的对老年人态度总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配偶、文化程度、聘任方式、工作年限及工作环境的对老年态度总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结果显示:一般老化态度、自我老化态度、心理获得、心理社会丧失、老化态度总分及老化知识均与积极态度和对老年人态度总分均呈正相关关系;仅有老化知识与对老年人态度消极态度有正相关关系。4结构方程模型配适度较好,χ~2/df<2,CFI、IFI、GFI均大于0.90,RMSEA<0.05。路径分析显示:老化知识能够显著正向影响消极态度,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405(P<0.01);心理获得能够显著负影响消极态度,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197(P<0.05);老化知识、心理社会丧失和心理获得均能够显著正向影响积极态度,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349、0.209和0.324,P<0.05,有统计学意义。5有养老护理资格证的照护者模型配适度较好,而无养老护理资格证的照护者模型配适度一般。路径分析结果显示:有养老资格证的照护者来说,老化知识能显著正向影响消极态度和积极态度(P<0.01),心理获得能显著负向影响消极态度(P<0.05);对无养老资格证的照护者来说,心理获得则能够显著正向影响积极态度(P<0.05)。结论:1养老机构照护者对老年人态度及老化态度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趋于积极;老化知识水平处于中等水平。2影响对老年人态度的因素有:有无养老护理员资格证、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工作单位性质、聘任方式、工作职位、工作年限、工资收入、工作环境满意度及工作喜爱程度。3本研究构建的对老年人态度和老化认知关系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配适度。该模型显示老化知识能够显著正向影响消极态度和积极态度;心理社会丧失能够显著正向影响积极态度;心理获得能够显著负影响消极态度,同时显著正向影响积极态度,体现了态度的矛盾性。4有养老护理资格证的照护者老化知识正向影响对老年人的积极和消极态度,心理获得负向影响消极态度。无养老护理资格证的照护者仅显示心理获得正向影响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