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西藏不同海拔居住人群进行健康调查,对西藏不同海拔地区人群常见的各种慢性高原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肺动脉高压、高原血压异常)进行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并比较海拔及其他因素与各慢性高原病患病率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在选定海拔高度的地区西藏拉萨市林周县旁多乡(海拔4000米)、西藏日喀则市康马县涅如麦乡(海拔4500米),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所属当地居民年龄≥15岁的人群中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专业医师现场检测、医院检验科进行送检样本检测进行数据采集。采集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生活环境及生活水平、生活习惯、既往疾病史及体征监测(含身高、体重、胸围、腹围、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心脏彩超、腹部彩超、血常规、血生化等)。数据采用EXCEL 2010录入及整理,数据分析定量资料用x±s表示,定性资料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检验。研究结果:1.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海拔4000m:纳入本次分析的有477名世居藏族,男性199人,女性278人,年龄15-85岁,平均年龄(46.22±14.315)岁。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有45人,患病率为9.43%,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3.57%,女性患病率为6.47%。分析发现,性别(OR=0.061)与血氧饱和度(OR=0.869)是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影响因素(P<0.05);海拔4500m:纳入本次分析的有588名世居藏族,男性295人,女性293人,年龄15-85岁,平均年龄(44.00±13.838)岁。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有51人,患病率为8.67%,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0.85%,女性患病率为6.48%。分析发现,性别(OR=14.647)与血氧饱和度(OR=0.879)是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影响因素(P<0.05);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患病率与海拔无相关性(P>0.05)。2.高原肺动脉高压海拔4000m:纳入本次分析的有411名世居藏族,男性161人,女性250人,年龄15-85岁,平均年龄(46.19±14.350)岁。高原肺动脉高压有24人,患病率为5.84%,其中男性患病率为4.35%,女性患病率为6.80%。分析发现,血氧饱和度(OR=0.908)、年龄(OR=1.043)、右房内径(OR=1.249)是高原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因素(P<0.05);海拔4500m:纳入本次分析的有385名世居藏族,男性185人,女性200人,年龄15-85岁,平均年龄(46.81±13.271)岁。高原肺动脉高压有8人,患病率为2.08%,其中男性患病率为0.54%,女性患病率为3.50%。分析发现,血氧饱和度(OR=0.875)、右室内径(OR=1.833)、室间隔厚度(OR=1.984)、右房内径(OR=1.262)是高原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因素(P<0.05);高原肺动脉高压的患病率与海拔有负相关性(OR=0.334,P<0.05)。3.高原血压异常3.1 高血压海拔4000m:纳入本次分析的总人数为482名世居藏族,男性199人,女性283人,年龄15-85岁,平均年龄(46.27±14.259)岁。高血压有74人,患病率为15.35%,其中男性患病率为20.10%,女性患病率为12.01%。分析发现,性别(OR=0.416)、年龄(OR=1.100)、身体质量指数(OR=1.127)是高血压的影响因素(P<0.05);海拔4500m:纳入本次分析的总人数有716名世居藏族,男性357人,女性359人,年龄15-85岁,平均年龄(44.12±13.712)岁。高血压有166人,患病率为23.18%,其中男性患病率为25.49%,女性患病率为20.89%。分析发现,年龄(OR=1.055)与身体质量指数(OR=1.128)是高血压的影响因素(P<0.05);高血压的患病率与海拔有正相关性(OR=1.664,P<0.05)。3.2 低血压海拔4000m:纳入本次分析的总人数为482名世居藏族,男性199人,女性283人,年龄15-85岁,平均年龄(46.27±14.259)岁。低血压有75人,患病率为15.56%,其中男性患病率为7.54%,女性患病率为21.20%。分析发现,性别(OR=4.995)与身体质量指数(OR=0.830)是低血压的影响因素(P<0.05);海拔4500m:纳入本次分析的总人数有716名世居藏族,男性357人,女性359人,年龄15-85岁,平均年龄(44.12±13.712)岁。低血压有24人,患病率为3.35%,其中男性患病率为3.64%,女性患病率为3.06%。分析发现,身体质量指数(OR=0.764)是低血压的影响因素(P<0.05);低血压的患病率与海拔有负相关性(OR=0.188,P<0.05)。4.其他疾病三尖瓣反流:海拔4000m:纳入本次分析的有455名世居藏族,男性186人,女性269人,年龄15-85岁,平均年龄(46.19±14.350)岁。三尖瓣反流有215人,患病率为47.25%,其中男性患病率为31.72%,女性患病率为57.99%。分析发现,性别(OR=2.972)、右心室内径(OR=1.156)、左心房内径(OR=1.094)、右室前壁厚度(OR=0.738)、室间隔厚度(OR=0.874)、肌酐(OR=0.971)是三尖瓣反流的影响因素(P<0.05);海拔4500m:纳入本次分析的有489名世居藏族,男性236人,女性253人,年龄15-85岁,平均年龄(48.11±13.379)岁。三尖瓣反流有180人,患病率为36.81%,其中男性患病率为29.66%,女性患病率为43.47%。分析发现,性别(OR=1.824)、右心室内径(OR=1.031)、右心房内径(OR=1.071)、血红蛋白(OR=0.993)是三尖瓣反流的影响因素(P<0.05);三尖瓣反流的患病率与海拔有负相关性(OR=0.650,P<0.05)。结论本次调查研究发现慢性高原病及其他疾病中,三尖瓣反流的患病率最高、其次是高原血压异常、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和高原肺动脉高压。三尖瓣反流与性别、肺动脉高压、心脏结构及机体代谢有关;高原血压异常与性别、年龄、BMI相关,提示我们高海拔男性、老年人需要更注意高血压的监测,而女性则更需要关注低血压,并且高原饮食习惯对血压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男性患病率大于女性,高原肺动脉高压与心脏结构有关,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及高原肺动脉高压均与血氧饱和度有负相关性,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海拔与各疾病的相关性存在差异。因此,还需要加强高原低氧环境及海拔等因素与各疾病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