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_want_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收入日益增加,跨区域旅游日渐兴起,区域旅游业发展的进程不断加快。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区位、旅游接待服务等条件的不同,存在着发展的空间差异。科学合理的旅游空间结构有利于发挥区域特色与优势,实现区域旅游业健康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处长江上游,各城市间地域相邻、人缘相亲,资源禀赋优越,具有良好的旅游发展基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造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的目标,经济圈的旅游业将释放更大的潜力,旅游业的发展也能反哺经济圈的建设。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圈内的旅游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各市旅游资源、交通等在空间上具有差异,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制约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旅游空间结构现状,识别其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其旅游空间结构的合理化,推动旅游业快速、健康、充分发展,助力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梳理了旅游空间结构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空间结构的相关文献,明确目前的研究现状,界定了旅游空间结构、旅游节点等概念。然后从旅游空间结构的理论基础展开,梳理归纳了增长极开发理论、点-轴开发理论等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从旅游空间合理化的内涵、特征、模式及双核结构旅游空间合理化的特殊性四个方面对旅游空间结构合理化进行理论分析。理论研究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旅游空间结构现状研究奠定了基础,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框架。其次,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空间结构的依托背景,以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式,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概况、旅游资源、旅游交通、旅游接待服务、旅游经济现状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旅游节点、旅游发展轴线、旅游组团三方面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旅游空间结构现状,先从旅游资源、旅游接待服务、旅游交通、旅游经济四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对旅游节点的旅游综合水平进行测度,并判定各节点等级;再通过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分析各旅游节点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确定旅游发展轴线;最后,在明确点轴现状后,通过凝聚子群分析,确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目前的旅游组团。通过以上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旅游空间结构现状的研究,识别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旅游节点等级体系有待完善;(2)旅游发展轴线层级有待提升;(3)旅游组团联系有待加强。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旅游节点、旅游发展轴线、旅游组团三方面提出构建网络模式的优化建议,主要包括:(1)发挥双核带动作用,夯实低等级旅游节点发展基础;(2)提升现有轴线水平,完善旅游交通建设;(3)做好旅游顶层设计,深化组团内部合作,加强组团间联系。
其他文献
人工智能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塑造了全新发展图景。人工智能时代,立足话语描述、话语解释、话语建构层面的深度变革,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成为可能。但基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现实张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亦在间性、语境、交往、内容等维度面临技术力量“遮蔽”的多重风险。为纾解技术风险并推进话语转换,应从数据要素管理、智能场景治理、算法运转规制以及技术理性纠导等方面入手,多向度、多领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乡村地区经济水平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乡村旅游的出现丰富了乡村产业振兴的内容,但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景区内的生态环境破坏已经成为了一个越来越值得重视的方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游客环境意识的不足,景区对游客的积极引导有利于游客亲环境行为意愿的产生,并且也因此对于景区环境保护具有直接显著作用。进一步对于提升景区竞争力,促进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都会带来直接影响。因此,对于乡村景
社会生产力的提升,使得企业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国内相对狭小的市场已无法满足企业扩大生产的需求,于是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试图自身的产品、服务、价值链活动推向整个国际市场,以分散在经营中的风险,获得生产扩大带来的规模效应,合理利用东道国的资源禀赋,寻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跨国企业也因此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进力量,并且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受益。中国政府不失时机的提出“走出去”战略,虽然中国
粉尘污染物会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以缓慢沉积为主。在粉尘环境中,除了会对人体接触部位产生直接威胁,粉尘污染物还会缓慢地被人体吸入体内,对身体内脏器官造成影响。此外,粉尘浓度过高,会有爆炸的危险。因此,结合实际情况,探究粉尘浓度检测技术发展现状,对现阶段的粉尘浓度检测技术加以阐述,对粉尘浓度检测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策略,以期为技术研发提供些许参考。
数字虚拟人作为链接元宇宙与物理世界的重要媒介,打开了通往元宇宙的一个窗口。本文从产业周期、产业结构和产业应用的视角对数字虚拟人产业发展现况进行研究分析,归纳总结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新时代公安改革向纵深推进,这就要求加强新时期警察权益保障的建设。国内关于警察权益和警察权益保障的理论研究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缓缓拉开序幕,迄今为止,对于警察权益的概念学术界没有达成一致,对于如何完善警察权益保障的对策研究也缺乏系统性。另一方面,暴力袭警、阻碍抵抗警察正当执法的事件频发,警察权益受侵害的现象愈演愈烈,严重影响社会安全与稳定,影响国家改革攻坚和法治进程的推进,影
学校以“创新素养培育”为目标,整合优势教育资源,构建了跨学科项目式“一体两翼”教学模式。“一体”是以育人为主体,指向创新素养培育。“两翼”是以学校特色教育为一翼,构建海洋特色课程体系,实施“特色课程跨学科项目式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以国家课程教学为一翼,基于国家课程开发学科融合课程,实施“国家课程跨学科项目式教学”,满足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这一教学模式中,通过注重项目的科学性、开发特色主题课
作为一种天然建筑材料,生土材料具有绿色环保、造价低廉、可循环利用、便于就地取材等优点。但传统生土材料强度低、耐水性差、体积稳定性差等性质严重限制了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因此,该文选取江西省内生土材料,通过化学与物理改性试验,提高当地生土材料的力学与物理性能。基于改性前后土体强度与破坏形态等试验结果,确定不同掺料和不同掺入比对生土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为保护生土房屋的传统建筑风貌及生土房屋的改进与发展
从碳足迹计量方法、碳足迹测算范围、碳排放因子以及碳足迹测算模型四个方面出发,对国内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物化阶段碳足迹评价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研究表明,传统的建筑碳排放计量方法以过程分析法及其与投入产出法结合为主,与BIM等现代信息技术及可视化技术相结合,以实现碳排放量的快速计算与事前控制,是当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碳足迹评价方法的发展方向;国内外碳排放因子库的建设日趋完善,考虑碳排放因子的时效性、地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