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根据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表明置换术后临时夹闭引流管不同时间点对失血量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初步探讨引流管夹闭的时机。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于莆田学院附属医院骨科行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病例,术后于不同时间点夹闭引流管,病例随机分为4组:未夹闭组、夹闭2小时组、夹闭4小时组及夹闭6小时组。对比分析各组患者术后总失血量、术后24小时引流量、血红蛋白丢失量、输血人数、肢体周径的变化、术后第3、6天膝关节活动度、术后第1、3、5天VAS评分、术后2周、3个月HSS膝关节评分、瘀斑及并发症。结果:共80例患者进入最终统计,其中男性9例,女性71例。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均无统计学差异。未夹闭组总失血量(1687.29±162.74)ml,大于夹闭2小时组(1332.52±86.68)ml、夹闭4小时组(1049.92±69.44)ml和夹闭6小时组(826.98±50.55)ml,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未夹闭组术后24小时引流量(558.65±35.46)ml,大于夹闭2小时组(460.20±38.00)ml、夹闭4小时组(342.50±25.39)ml和夹闭6小时组(269.45±33.01)ml,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血红蛋白丢失量方面,未夹闭组(229.63±30.08)g大于夹闭2小时组(177.57±18.14)g、夹闭4小时组(137.74±14.92)g和夹闭6小时组(104.84±7.42)g,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四组输血患者比例分别为35%(7/20)、5%(1/20)、0%(0/20)、0%(0/20),夹闭组均低于未夹闭组。各组术后周径变化比较中,夹闭6小时组变化大于夹闭4小时组、夹闭2小时组及未夹闭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夹闭4小时组变化大于夹闭2小时组及未夹闭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夹闭2小时组与未夹闭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天膝关节活动度上,夹闭6小时组低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未夹闭组、夹闭2小时组及夹闭4小时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异常。四组术后第6天膝关节活动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前、术后2周、3个月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3天VAS评分中,夹闭6小时组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夹闭4小时组、夹闭2小时组及未夹闭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5天,各组间的VAS评分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在术后瘀斑及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KA术后引流管夹闭4小时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夹闭时间点,既能减少术后引流量及失血量,降低输血率,又不增加术后短时间疼痛,且不影响膝关节活动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