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O-OFDM系统下的空时编码技术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一代的移动通信系统期望能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率、更好的通信质量、支持更快的终端移动速度,满足这些要求的最有效途径是在系统中采用多根发送和接收天线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业已证明MIMO系统具有比单输入单输出(SISO)系统大得多的信道容量。另一方面,在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中,MIMO空时编码和频率分集技术的结合可以有效对抗频率选择性多径衰落,实现宽带系统中数据的鲁棒传输。本文围绕这一热点课题展开,首先研究了MIMO系统的信息论基础,对使用多个发射、多个接收天线的MIMO系统的信道容量进行理论推导,证实了使用MIMO系统可以达到比传统单发单收无线通信系统高得多的信道容量的结论。其次详细阐述了分集技术及空时编码设计准则,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三种主要的空时编码技术,重点研究垂直分层空时码(V-BLAST)的译码算法,从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两个方面作了详细的比较。最后为了提高空时编码在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的性能,将空时编码和OFDM技术相结合。研究STBC-OFDM系统,理论分析了该系统接收端的信噪比性能。并基于对分层空时码和空时分组码的分析研究,在OFDM系统下,提出了一种结合STBC的分层空时码(BLAST+STBC)的编译码方案。此方案编码考虑分集度和速率的折中,译码简单,理论分析表明接收端只需要一根天线就可实现译码,大大降低了接收机的复杂度。最后通过定点仿真证实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被动跟踪技术因无须在目标上加装合作信标,从而能够大大提高试验效率。传统被动方式的轨迹跟踪系统因测距精度差、跟踪速度慢等局限性,一直未成为装备定型试验的主力设备。随
Ad Hoc网络无需固定基础设施的支持,具有组网方便快捷、可靠性高、灵活性强等优点,其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各种智能化、小型化的无线终端和智能家庭终端大量出现,它们之间的
近年来,由于数字音乐的快速发展,歌手识别、歌词对齐等技术需求不断增加。人声分离作为这些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精确的人声分离能够有效地提高歌手
在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机器类型通信的相关产业正在迅速发展。将传感器、执行器与仪表(水,气,电或停车)、汽车和电器等集成在一起,形成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有着广阔的前景。其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信息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信息加密、数字签名、数字证书等专业术语成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椭圆曲线密码体制作为一种新兴的加密及身份认
本文主要研究序列图像的运动目标检测,即从序列图像中发现与背景存在相对运动的前景目标,并根据图像的二维特征进一步提取出独立的运动目标。运动目标检测不仅在计算机视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