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中静脉与局部应用氨甲环酸临床效果的比较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li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已有研究显示,全髋关节置换中静脉或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均可有效减少失血量。但到目前为止,对两种方法效果和安全性专家们尚未达到共识。为获得氨甲环酸在全髋关节置换中最佳应用效果的科学客观的临床数据,我们对比了两种给药途径在髋关节置换中的差异,旨在为全髋关节置换中更好得利用氨甲环酸提供参考。目的:希望通过比较静脉与关节腔内应用氨甲环酸的临床效果,从而为氨甲环酸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设计:研究方案设计为前瞻性1:1:1配对、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对象为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最终170例患者数据纳入统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3组,安慰剂组在手术结束前用生理盐水60 m L浸泡关节腔至少3 min,然后抽吸干净;氨甲环酸关节腔内干预组将3g氨甲环酸与生理盐水混合的60 m L液体浸泡关节腔至少3 min,然后抽吸干净。氨甲环酸静脉注射组以平均11.98mg/kg氨甲环酸+100 m L生理盐水于术前15 min静脉滴注,3 h后重复注射1次。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第3天以Nadler and Gross公式计算得到的总失血量;次要结局指标为术中及术后输血率、术后2 d内的引流量;住院期间人血清白蛋白用量、术后凝血指标检测结果。安全性评估指标为术后1 d-6周深静脉血栓和其他血栓的发生率。结果:静脉氨甲环酸组(1157.1±506.9ml)与局部氨甲环酸组(1235.4±422.9ml)的围手术期失血量均少于空白对照组(1483.7±556.4 ml),其差异有显著意义。静脉与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的两组失血量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静脉与局部应用氨甲环酸都能减少术后出血且不增加血栓发生率,两种用法的止血效果相似。
其他文献
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需求,在新建的客运专线和新干线上铺设高速道岔来提高列车的通过速度,道岔的限速和相关动力学问题都有待得到解决。本文应用多体系统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了不同车辆模型,利用钢轨变截面仿真道岔,计算了不同车辆通过道岔时的动态响应,经过对比分析比较优劣。应用SIMPACK软件仿真了道岔模型,通过建立描述特征截面的变截面文件模拟出道岔结构建立了18号可动心轨单开式道岔模型。建立单一轮
古典文献对于古代汉语教学有着丰富的意义,表现在文献对于古代汉语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意义、文献常识对于了解古代汉语特征的背景意义、文献学理论对于古代汉语教学的指导意